研討會

〈清代南臺灣六堆的米穀生產與流通〉封面

〈清代南臺灣六堆的米穀生產與流通〉

類型:台灣史研究所
出版商:《臺灣史研究》第二十三卷第四期
作者:李文良
開本: 16 開
檔案:URL

摘要

清代南臺灣「雙冬早稻」的核心意涵並非一年兩穫,而是特指在農曆12 月播 種、並於翌年4 月收成的稻作。「雙冬早稻」最好的功能通常是「外部」的因素, 在於最早收成,可以有效彌補人口密集之都會區的米糧需求以及作為外部貿易流 通的商品,不是在地人食用。這表示,要理解「雙冬早稻」,應該特別注意外部 因素,而非其與屏東平原「鳳山八社」熟番的特殊文化關連。現有的文獻資料也 傾向於說明,鳳山八社熟番傳統種植的稻作,不是水稻型的「雙冬早稻」,而是 種在旱田、秋天收穫的糯米類「禾秫」。我們應該可以這麼說:「雙冬早稻」在 南臺灣的栽植與普及化,反映了當地被納入臺灣島、以至於華南地區商貿流通與 市場的變化。 關鍵詞:臺灣、水稻、熟番、客家、米穀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