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臺灣工運與戰後自主工運的初步比較
|
演講簡介:
本次演講從典範轉移的視角切入,討論戰前、戰後臺灣工會的運作型態有何差異,差異之間又如何延續、轉換。戰後工運的策略與動員乃基於企業工會的運作。殖民地工運中,舊民眾黨系、連溫卿系的工會卻以職業工會為組織原則,舊臺共系的工會則屬產業工會。跨企業的組織架構形塑了跟今日「單一企業內勞方對資方」十分不同的團體協商模式,更近於歐美工會。且同情罷工、權利事項罷工等尚未非法化,產業行動也更為多元。追蹤跨企業工會傳統在戰後延續、轉變的過程,可解明黨國治下,中國勞動法體系、工會層峰組織的「橫的嫁接」,如何重塑本地工會傳統,使集體勞資關係的地景成為以企業工會為主的面貌。
備 註:
1.欲報名者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12/6(五)關閉。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請來信告知(助理陳珮溱,Email:peggy890413@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本次演講從典範轉移的視角切入,討論戰前、戰後臺灣工會的運作型態有何差異,差異之間又如何延續、轉換。戰後工運的策略與動員乃基於企業工會的運作。殖民地工運中,舊民眾黨系、連溫卿系的工會卻以職業工會為組織原則,舊臺共系的工會則屬產業工會。跨企業的組織架構形塑了跟今日「單一企業內勞方對資方」十分不同的團體協商模式,更近於歐美工會。且同情罷工、權利事項罷工等尚未非法化,產業行動也更為多元。追蹤跨企業工會傳統在戰後延續、轉變的過程,可解明黨國治下,中國勞動法體系、工會層峰組織的「橫的嫁接」,如何重塑本地工會傳統,使集體勞資關係的地景成為以企業工會為主的面貌。
備 註:
1.欲報名者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12/6(五)關閉。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請來信告知(助理陳珮溱,Email:peggy890413@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