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初和田大疫追索現代新疆公共衛生的源起
|
摘要:
在民國初年,新疆南部和田(Khotan)地區爆發了一場毀滅性的瘟疫。雖然我們無法從原始資料中確定該疾病的性質,目擊者描述的症狀與敗血性鼠疫(septicemic plague)的表現極為相似。因為死亡人數衆多,當時的觀察者將此疫情與奪走多達六萬條人命的東北鼠疫相提並論。然而,和田瘟疫并未如東北鼠疫在一年之内被控制住。在新疆地方和省級政府未加遏制的情況下,該瘟疫從1912年到1918年,每年都出現新一波感染,每一波都比上一波更具傳染性。最終,瘟疫向北和向東蔓延,遠至羅布泊、伊犁和烏魯木齊,造成大約十萬人死亡後才逐漸平息。本研究探討國家治理失能的情況下,和田人民如何看待與處理瘟疫,提出以下三點觀察。首先,儘管和田常被認為是新疆最偏遠的地區之一,但實際上,由於它與鄰近地區的密切交流,導致疫情失控。其次,和田人民拒絕接受漢人醫師的醫療服務,主要源於清末新疆牛痘局存在大量醫療失誤。因此,我將探討國家應對不足的情況下,和田人民如何面對並理解瘟疫。第三,當省級政府開始積極處理瘟疫問題後,其創立的機構成為新疆歷史上首個公共衛生機構。這些公共衛生機構的建立,不僅為當時的瘟疫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在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繼續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民國初年,新疆南部和田(Khotan)地區爆發了一場毀滅性的瘟疫。雖然我們無法從原始資料中確定該疾病的性質,目擊者描述的症狀與敗血性鼠疫(septicemic plague)的表現極為相似。因為死亡人數衆多,當時的觀察者將此疫情與奪走多達六萬條人命的東北鼠疫相提並論。然而,和田瘟疫并未如東北鼠疫在一年之内被控制住。在新疆地方和省級政府未加遏制的情況下,該瘟疫從1912年到1918年,每年都出現新一波感染,每一波都比上一波更具傳染性。最終,瘟疫向北和向東蔓延,遠至羅布泊、伊犁和烏魯木齊,造成大約十萬人死亡後才逐漸平息。本研究探討國家治理失能的情況下,和田人民如何看待與處理瘟疫,提出以下三點觀察。首先,儘管和田常被認為是新疆最偏遠的地區之一,但實際上,由於它與鄰近地區的密切交流,導致疫情失控。其次,和田人民拒絕接受漢人醫師的醫療服務,主要源於清末新疆牛痘局存在大量醫療失誤。因此,我將探討國家應對不足的情況下,和田人民如何面對並理解瘟疫。第三,當省級政府開始積極處理瘟疫問題後,其創立的機構成為新疆歷史上首個公共衛生機構。這些公共衛生機構的建立,不僅為當時的瘟疫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在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繼續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