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平,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現任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著有《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五色石小說主人研究》等數種研究專著;編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選注》、《傳播與交融: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數種論著;並發表〈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第二性中的他者──清初話本小說的妾、媳與婢女〉、〈山海經神話的身體思維〉、〈晚明話本《石點頭》三篇正話與《夷堅志》關係之研究〉、〈清代中後期話本小說體制及狂歡化敘事之比較──以改編《聊齋》之作為主〉、〈《風月夢》中的兩性張力〉等數十篇論文。
本書一方面以傳統的文獻考證、文本解讀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嘗試運用文學理論──主要是敘事理論,針對明清話本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等長篇名著,分就「敘事者研究」、「敘事模式分析」、「敘事理論及互文性研究」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內容包括:對於故事內外敘事效果的探討、對於敘事者干預的深掘、對於不同時期敘事模式的分析、對於敘事理論運用的示範,以及對於互文性敘事的探究等。敘事包含了人類思考、感覺以及想像事物的方式,敘事分析的目的,在於從一篇篇的作品分析中,考察其敘事效果,發現其共同的敘事模式,從而得以認識人們在某一時期的生活樣態和思想觀念。
緒論 上編 敘事者研究 第一章 敘事者干預在早期話本中的表現 第二章 「二拍」與《清平山堂話本》中的早期話本「敘事者干預」技巧之比較 第三章 敘事者干預在話本小說《醉醒石》的運用 第四章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敘事者之比較 第五章 《金瓶梅詞話》與崇禎本《金瓶梅》敘事者之比較 中編 敘事模式分析 第六章 晚明話本小說中的轉世結構 第七章 李漁話本小說的創新意識及其解構 第八章 明末清初話本小說的勸懲意識──一個接受美學的觀點,並以《清夜鐘》及《鴛鴦鍼》為例 第九章 人情小說的雜語現象──從《金瓶梅》到《躋春臺》 第十章 清代中期話本小說敘事模式析論 下編 敘事理論及互文性研究 第十一章 短篇小說的特質及其敘事分析──以話本小說〈等不得重新羞墓 窮不了連掇巍科〉為例 第十二章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中的短篇意識 第十三章 遺民詩人杜濬功能論小說觀探究 第十四章 戲曲對經典小說的轉化──以李開先《寶劍記》為例 第十五章 晚明話本《石點頭》三篇正話與《夷堅志》關係之研究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