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紫芬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畢業,後赴日師承斯波義信教授研習商業史,國立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學術博士。1990 年起,任教於日本甲子園大學經營情報學部;1995 年出版《長崎華商経営の史的研究》,並獲日本經營協會頒給「経営科学文献賞」;1996 年回臺,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專攻中日貿易史、企業經營史、金融史,著有《近代中國商人的經營與帳簿》。
中國傳統的金融機構——山西票號從 1823 年起橫跨百年,執中國國內金融匯兌的牛耳。本書以山西票號的會計技術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收付簿記法的原理、原則下的會計理念和思想;運用票號「日昇昌」、「蔚泰厚」、「會通遠」的內部經營資料,闡明 19 世紀中國金融資本主義的內涵。 傳統中國實行的中式收付簿記法,為什麼消失於歷史的洪流?現在通行的西式借貸簿記法又何時引進?當時是否有衝突?為了理解西式借貸簿記法引進的過程,本書運用清末第一間國家銀行「大清銀行」的會計史料,理解其引進西式簿記的方式和體系;改名為「中國銀行」時,如何在「中國銀行現代化第一功臣──張嘉璈」的領導之下,完成銀行會計的現代化。而藉由山西票號和中國銀行的比較,探討近代中國百年來金融機構會計變革的內容和過程。
導論 第一章 收付簿記法和借貸簿記法 第一節 收付簿記法的生成與發展 第二節 借貸簿記法的定義與傳播 第三節 中式收付簿記法改革的論戰 第四節 借貸簿記法的傳入與擴展 第二章 山西票號的會計制度 第一節 山西票號的生成與發展 第二節 日昇昌的會計制度 第三節 蔚泰厚的會計制度 第四節 會通遠的會計制度 小結 第三章 中國銀行會計制度的演變 第一節 從大清戶部銀行到中國銀行 第二節 大清銀行的會計制度 第三節 中國銀行的會計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試辦戶部銀行章程》32 條 清光緒 30 年 3 月 附錄二 《大清銀行則例》24 條 清光緒 34 年 1 月 附錄三 《銀行通行則例》15 條 清光緒 34 年 1 月 附錄四 《中國銀行則例》30 條 民國 2 年 4 月 15 日 附錄五 《中國銀行條例》24 條 民國 17 年 10 月 25 日 附錄六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学文献センター所藏山西票號帳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