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遠,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聯合學程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研究專長為明清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宗教概念變遷、國家權力與民間信仰、歷史書寫與政權轉移、以及明清以來的日常生活與禮法秩序、明清檔案研究等。編著《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覆案的歷史: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並發表:〈入主「鬼方」——趙廷臣(1618-1669)與清初貴州的經略〉;〈從中央到地方——先農信仰的佈建與壇廟體系的崩解〉;〈孔‧教‧會——近代中國儒家傳統的宗教化與社團化〉;〈在民間信仰與國家權力交疊的邊緣——以明代南京一座祠祀的禁毀為例證〉;〈人去樓坍水自流——試論座落在文化史上的黃鶴樓〉;〈聖王典範與儒家「內聖外王」的實質意涵——以孟子論舜為基點〉等多篇學術論文。
清朝以皇帝之名頒布的命令,主要有制、詔、誥、敕等形式。其中詔書的目的乃向天下臣民布告國政或是垂示彝憲。在皇帝頒布天下的詔書中,最重要者莫過於即位之初的登極恩詔及賓天之際的大行遺詔。首尾兩份詔書皆攸關皇位之繼承、天命之授受與國祚之綿延。朝廷透過這兩道詔書明白宣示皇權的轉移與政統的賡續。 不論是第一道命令或最後一道命令,在頒布天下之時,其實已是皇權轉移既成定局之後。
一、序—居九重闈布十行詔 二、清代詔書製作、皇權繼承與歷史書寫 三、從中央到地方與藩邦:詔書的頒布與傳播 四、附錄:展件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