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芹人曹霑畫冊》及《廢藝齋集稿》因被許多人抨擊成偽作,或認定與曹雪芹無關,幾十年來早已少人聞問,並成為紅學史上的難解公案。但隨著大數據的興起,重新耙梳的結果,不僅揭開曹雪芹大量前所未知的社會網絡,更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他在小說家之外的豐富面相。
現藏貴州博物館的《種芹人曹霑畫冊》,很可能是曹雪芹現存唯一詩、書、畫、印俱見的真跡,展現作者的歸隱之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渴望。至於《廢藝齋集稿》,雖曾於七十多年前短暫出世,卻又驟然消失。此八冊圖文並貌的工藝書,內容講述的是可讓殘疾人賴以維生的眾多技藝,並讓我們見到曹雪芹這位走在時代前端的實踐派人道主義者。
作者透過多次的田野調查與口述採訪,並耙梳了紙本文獻與資料庫中的海量材料,再輔以精心製作的174張圖表,希望能經由這本全彩精印的書籍,展現曹雪芹在《紅樓夢》之外真實世界裡的生命足跡。
作者更剴切希望新一代的學術工作者,能透過本書所處理的兩個案例,清楚感受到文史研究除了必需具備深厚的傳統功力外,也正面臨大數據環境的重磅衝擊,而我們在這新時代所缺乏的常不是資料,而是對資料的敏感度、解析力與整合力。也就是說,融通傳統與數位的e考據之法,將是文科許多人在從事研究時皆無法逃避的挑戰。事實上,我們現應很有條件為許多領域開創新的機遇,並重塑新的傳統,從而定義出更高質素的學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