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陳熙遠教授演講「風聲——匿名揭帖與清代的黑函文化」紀要
中研院史語所 2022 年第十一次講論會的主講人為陳熙遠教授。陳教授本次演講關注清代的黑函文化:以匿名、捏名或冒名的方式,投遞控告的「匿名揭帖」。探討匿名揭帖何以在乾隆、嘉慶時期頻繁出現,又如何在社會不同階層引起了各種波瀾。 陳教授首先以《紅樓夢》第九十三回風月案為引子。在風月案中,賈府負責管理水月庵的賈芹,遭人以匿名揭帖的...
(觀看全文)
Kim Hanbark博士演講「清初贖刑的縮小與實刑主義」紀要
本場演講為「2022年清代法律、制度與社會系列演講」第五場,由 Kim Hanbark 博士主講。金博士為韓國延世大學碩士、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現任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領域為清代刑罰史。本場演講以金博士由博士論文修改後所出版《配流刑の時代:清朝と刑罰》(流放刑的時代:清朝與刑罰)一書為基礎,在配流刑的實施問題上再行延伸。 ...
(觀看全文)
范發迪教授演講「Meteorology in Modern East Asia: Science, Politics, and Region」紀要
主持人郭文華教授在為本場演講進行引言時,指出近年來由於人們對氣候異常、極端氣候時有所感,「天氣」遂成為熱門話題,包括先前來過臺灣演講的科學哲學家拉圖 (Bruno Latour) 也十分關心此議題,拉圖教授認為我們每一次談論「氣候變遷」,都像是為「準備要發生的科學」進行一次排演 (rehearsal)。郭教授指出,探索過去能使人類在面...
(觀看全文)
陳韻如教授演講「刁婦/民、頑吏與法律的距離:淡新檔案的姦拐故事與敘事者」紀要
本場為「2022 年清代法律、制度與社會系列演講」第四場,由陳韻如教授主講。陳教授為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法律史(東亞/美國)、批判法學、法律全球化與家庭法。主持人李仁淵教授在開場時,首先介紹陳教授是系列演講中第一位法律系背景的講者,因其研究範疇跨足法學與史學兩個領域,在撰寫文章時法律與歷史的分量應如...
(觀看全文)
孔令偉教授演講「清朝初期對西藏的認知發展與資訊侷限」紀要
「臺灣內陸歐亞學會八月講壇」,第一場由孔令偉教授主講。孔教授現任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其研究聚焦於近世中國與歐亞大陸交流史、科技史、滿蒙藏諸語歷史語文學等領域。本次演講探討十七世紀初期至崇德 (1636-1643) 改元前後,滿洲對西藏認知之歷程,及其歷史意義與影響,並進一步說明入關前後,滿藏交流的發展與困境。 前言 ...
(觀看全文)
蔡名哲博士演講「聲音,翻譯與正統:滿文《御製全韻詩》的幾個問題」紀要
「臺灣內陸歐亞學會八月講壇」第二場由蔡名哲博士主講。蔡博士現任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其研究聚焦於清史、滿學、民族史、滿文科技史文獻等領域。本次演講以滿文《御製全韻詩》為中心,說明其成書與翻譯過程,再討論音韻與文體的呈現,並延伸探究乾隆皇帝的正統觀及其「同文之治」。 乾隆四十二年 (1777),乾隆皇帝 (1711-17...
(觀看全文)
范發迪教授演講「Technology in Modern China: A Conceptual History」紀要
何謂「technology」?其涵蓋範疇為何?華語聽眾或讀者可能聯想到科技、技術、技能 (skill)、技藝 (craft)、工具 (tool),甚至是工程 (engineering) 等相關中英詞彙。然而在本場演講中,范發迪教授將「technology」的概念歷史化,首先闡述 technology 如何在十九至二十世紀的中國被形塑為...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