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李尚仁教授演講「傳染與異物:天花與反疫苗運動的歷史」紀要
「疫苗」為人類成功抵抗疾病的一大步,但疫苗誕生的時刻卻也引發爭議與論戰,環繞著政治軍事因素、神學辯論與個人自由和社會利益之間的張力,在十九世紀歐洲掀起一股「反疫苗運動」。適值此刻全球為對抗 COVID-19 而展開的疫苗接種計畫之同時,各式不良事件通報、虛構性謠傳、疫苗猶豫乃至反疫苗主義交織出新一波反疫苗論述。在這場演講中,李尚仁教授...
(觀看全文)
米翰寧 (Henning von Mirbach) 先生演講「家族緬懷:清初文人法若真山水畫中的鄉土記憶」紀要
米翰寧 (Henning von Mirbach) 先生為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與建築史學系博士候選人,曾於 2020 年在中研院近史所任訪問學人, 2021 年於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任訪問學人。本場演講為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寰宇漢學講座」系列之一,並邀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陳韻如教授主持及與談。米翰寧先生在演講中主要探討明...
(觀看全文)
孫慧敏教授演講「不隱之私: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日記出版」紀要
本次孫慧敏教授的演講,為近史所例行之講論會活動,為因應 COVID-19 疫情三級警戒的規定,改以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演講伊始,孫教授分享如何在圖書館、檔案館皆管制甚至關閉的情況下,依舊保持研究量能,不間斷學術研究的工作。儘管孫教授展示的是數位時代做研究的方法,但仍深含歷史研究最基本的精神與準則——挖掘史料、理...
(觀看全文)
艾麗娜 (Arina Mikhalevskaya) 女士演講「天馬與神樹:乾隆時代關於邊疆的自然史知識生產」紀要
博物學是近期國內外歷史學家共同關注的課題,主持人張哲嘉教授在開場時介紹,艾麗娜女士今日之講題「天馬與神樹:乾隆時代關於邊疆的自然史知識生產」兼顧博物學中動物與植物的範疇,並以西域貢馬和東北地區的兩種樹木為例,探討新清史研究者中很少關注到的問題——清代政治人物與學者對邊疆地區罕見動植物的看法。艾麗娜女士為美國耶魯...
(觀看全文)
劉瓊云教授演講「異類如何成為親人?——從《聊齋誌異.夜叉國》出發的思考」紀要
本次演講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例行學術討論會,由副研究員劉瓊云教授發表近期研究成果。此一題目,結合劉教授長期對於中國內部儒家教化與外來精怪研究的思考,更進一步觸及印度神話、佛教傳播、海洋社群等跨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互動。關於《聊齋誌異.夜叉國》一文,學界過去多視之為書寫奇邦異國的涉海小說,並注意到其中佛教文化的影響。劉教授則認為,欲理...
(觀看全文)
林桂如教授演講「中國講史小說之東傳與出版」紀要
林桂如教授本次演講「中國講史小說之東傳與出版」,以江戶時期日本大阪書肆刊行的四部軍談——《通俗吳越軍談》、《通俗武王軍談》、《通俗列國志全編十二朝軍談》、《通俗宋史軍談》——作為討論核心,探究中國講史小說東傳,從底本選用、編纂、內容增刪,到出版行銷的各種複雜面貌。整體而言,延續林教授長期...
(觀看全文)
陳正國教授演講「啟蒙、商業、帝國、文明與殖民——從馬嘎爾尼出使中國講起」紀要
啟蒙、商業、帝國、文明與殖民,是陳正國教授近二十年來研究十八世紀歐洲思潮及殖民史所關心的詞彙。此次演講,陳教授以宋念申教授在 2019 年由聯經出版的《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一書為引,對第六章〈早期全球化——東亞的重要角色〉討論馬嘎爾尼使節團特別有感觸,並...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