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張哲嘉教授演講「康熙皇帝的健康教育」紀要
本次演講,張哲嘉教授透過考察耶穌會傳教士巴多明 (Dominique Parrenin, 1665-1741) 為康熙皇帝講授解剖學與病理學之事,分析其教材《格體全錄》現存各個寫本內容,藉此探討西學傳入中國的脈絡,以求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史更為完整的面貌。 明末以降,耶穌會傳教士主要以天文曆算在中國宮廷立足,清初雖遭回回派攻擊...
(觀看全文)
潘鳳娟教授演講「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紀要
十五至十七世紀適逢地理大發現後,歐洲開始有許多介紹中國的出版品陸續問世,內容涵蓋歷史、風俗、語言、建築與皇室等多種題材,其書籍中的插畫更豐富多彩,能一窺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進程。主講人潘鳳娟教授此次受國家圖書館邀請演講,便是由此觀點切入「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這一議題,探討十七至十九世紀傳教士以及往來中西方的探險家、商人等所流傳的材...
(觀看全文)
廖肇亨教授演講「從「清寒玄澹」到「一點血心」:錢謙益僧詩史觀的再省思」紀要
開場時主持人楊晉龍教授便指出,研究詩需要才、靈、學、器、勢五個條件,今天的主講人廖肇亨教授皆能符合。廖教授從僧詩研究,旁及後來的海洋詩、東亞交流等研究面向,拓展了更廣的視野。本次演講主題是重新反省錢謙益的詩史觀,並涉及錢謙益對他人的好惡如何影響他評論詩、選詩。廖教授感性表示,他與楊教授已認識三十年,自己剛進中研院文哲所的時候,曾經與楊...
(觀看全文)
Robert Eskildsen教授演講「The Taiwan Expedition: New perspectives on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Meiji Restoration」紀要
Robert Eskildsen 教授的研究專長為日本明治時期歷史,且長期關注日本史上所謂的「臺灣事件」(或稱為「臺灣出兵」),即臺灣一般所稱之「牡丹社事件」。Eskildsen 教授 2005 年便曾與臺史所合作出版他於各地圖書館收集整理之有關臺灣事件的英文材料(書名為:《外國冒險家與南臺灣的土著,1867-1874》)。Es...
(觀看全文)
Craig Clunas (柯律格) 教授演講「"We Have Always been Modern": Searching for the Cosmopolitan in Chinese Art」紀要
本場演講作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巨匠的剪影—張大千 120 歲紀念大展」系列講座的第一講,同時也是柯律格教授「近代中國美術史三講」中最後一講。本講旨在從中國近現代藝術議題的豐富性以及現今新興的大數據材料,梳理出研究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史所面臨到的問題,帶領我們跳出研究框架。 柯律格教授以 1956 年張大千 (1899-...
(觀看全文)
Craig Clunas (柯律格) 教授演講「Sigmund Freud and the Collecting of Chinese Art」紀要
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柯律格教授以「近代中國美術史三講」為題,分別於中研院、中央大學及故宮博物院進行了三場演講,共同主題是試圖以全球化的視角考察近代中國美術史,反思過往東西對立的二元觀念。此前於中央研究院發表的第一講「氣韻、迴響與中國藝術的現代誕生」中,柯律格教授以「氣韻生動」為切口,討論了這一概念是如何在二十世紀初期全球知識社群的...
(觀看全文)
Craig Clunas (柯律格) 教授演講「Rhythm, Resonance, and the Modern Birth of Chinese Art」紀要
柯律格 (Craig Clunas) 教授現任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榮休講座教授、三一學院名譽院士及英國學術院院士,是當代研究中國視覺文化及物質文明史的重要學者,著作等身且極富影響力,舉凡《長物: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