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王汎森教授演講「明清時期的幾種象徵性行動」紀要
王汎森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中葉後至民國的思想文化史、學術史。王教授研究範圍涵蓋甚廣,不論在明清或民國時期的思想學術發展,皆有重要專著問世,最新著作為 2017 年 8 月出版的《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王教授的研究結合思想史、生活史與文化史等層面處理特定課題,並始終帶著方法論的...
(觀看全文)
艾爾曼教授演講「重新思考中國在全球史的印象,1590-1890」紀要
艾爾曼 (Benjamin A. Elman) 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及歷史系榮譽退休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經學思想、科學史,試圖以不同觀點,重新思考東、西方世界看待東亞歷史的方式。艾爾曼教授近年以十八世紀中國、日本、朝鮮各國的文化互動為主要研究課題,特別關注中國經學、醫學如何對東亞各國產生影響,最新著作為《科學在中國 (15...
(觀看全文)
艾爾曼教授演講「1800 年前的東亞思想與科學思想史」紀要
此次演講,艾爾曼教授延續上一場的講旨,並聚焦於「中國是否真的沒有科學?」,重省過去研究者看待中國「科學史」時所忽略的面向。艾爾曼教授所稱的「科學」 (science),指的是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發展出的關於自然的知識與研究方法。這與中國所發展的「格致學」有內涵上的差別。 演講開始,艾爾曼教授首先提到,二十世紀初許多研究者認為中...
(觀看全文)
艾爾曼教授演講「為什麼『賽先生』中文叫作『科學』?」紀要
本次演講,艾爾曼教授從中國的歷史事件及思想脈絡,說明「中國的科學」——「格致學」在十八到二十世紀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尤著重詞彙的概念內涵以及知識分子的選擇。 上一場演講已提及,中國的「格致學」在十七、十八世紀廣為使用。來華的傳教士如利瑪竇 (1552-1610)、湯若望 (1591-1666)、南懷仁...
(觀看全文)
戴彼得教授演講「明朝初葉的書籍出版與贊助者」紀要
目前關於明代的研究呈現一種偏重頭、尾的「M 型結構」,大量研究集中於作為「開基定制」時期的明初,以及史料豐富多元的明代中晚期(正德、嘉靖以降),對兩者之間的時段則著墨甚少。而近來已有越來越多學者注意到該段過去學界所認為的「過渡時期」,可能才是明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產生變化的關鍵時期,值得深入探討。本次漢學研究中心「寰宇漢學...
(觀看全文)
魯大維教授演講「明朝初期皇室的元朝話語」紀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 2017 年 11 月 3 日假該所文物陳列館 5 樓會議室,邀請柯蓋德大學魯大維教授以洪武年間「明朝初期皇室的元朝話語」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演講由該所副研究員陳熙遠教授主持。 演講開始,魯大維教授首先說明講題中所提到的話語對應的是英文中的 narrative (又譯為敘事),雖然主要談的是明朝皇...
(觀看全文)
黎志添教授演講「從乩壇到正祀——明清道教呂祖降乩信仰的發展」紀要
黎志添教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同時兼任研究院宗教研究學部主任、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及「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主任。研究專長為中國道教史,著有《了解道教》、《廣東地方道教研究——道觀、道士及科儀》、《廣州府道教廟宇碑刻集...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