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胡曉真教授演講「西南觀我——《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的構思與反思」紀要
胡曉真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敘事文學、明清婦女文學、清末民初文學。已出版的專書有《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
(觀看全文)
「邊區臺灣研究」專題演講紀要
本次「邊區臺灣研究」專題演講,邀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王政文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吳玲青教授進行演講。 王教授早期以基督教徒改宗及其身分認同為主要研究課題,近年則關注基督教徒的社會、婚姻、工作網絡等議題,曾先後發表〈清末噶瑪蘭基督徒與漢番社會網絡〉、〈近代臺灣基督徒的婚姻網絡:以滬尾、五股坑教會信徒為例〉...
(觀看全文)
戴彼得教授演講「改寫歷史:陳建《皇明通紀》的出版與再版」紀要
明代中期以降,各種關於國朝歷史的軼聞筆記,以及漸成體系的專書作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問世,這是明代史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既為後續有關明史的歷史纂述和學術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卻也因為內容參雜大量野史成分,以致真假難辨而產生不少問題與爭議。戴彼得教授近年所關注的議題之一,便是研究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這些國朝歷史著作的發展變...
(觀看全文)
陳正國教授演講「新友誼與新政治:譚嗣同與清末世界主義」紀要
陳正國教授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此次演講講題為「新友誼與新政治:譚嗣同與清末世界主義」,聚焦在譚嗣同 (1865-1898) 的「友誼論」與世界主義面向,並嘗試用不同的研究取徑,重新審視譚氏的各種思想主張,進而提出不同的評價與看法。演講內容的特色可分為:譚嗣同的「友誼論」、「甲午世代」的人們,以及世界主義作為理解譚嗣同思...
(觀看全文)
陳益源教授演講「一路題詩到日邊——談越南使節在中國的文學活動」紀要
陳益源教授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研究領域極廣,從古典小說、敘事學、民俗學、金門學、閩南文化到中越文化交流,皆有重要議題的發現與推動。在中越文化交流上,除了主編《越南漢文小說集成》(2010) 之外,又撰有《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1990)、《王翠翹故事研究》(2001)、《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2006)、《中越...
(觀看全文)
陳鴻森教授演講「被遮蔽的學者——朱文藻其人其學述要」紀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鴻森教授,長期從事清代學術研究,撰著甚豐,成果斐然,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近年尤其致力於發掘一些重要且久為學界所忽略的清代學者,蒐集他們的學行事蹟、遺聞軼事,為其編纂年譜,先後發表〈臧庸年譜〉、〈丁杰行實輯考〉、〈洪頤煊年譜〉、〈錢坫年譜〉、〈余蕭客編年事輯〉、〈武億年譜〉,以及新近完成的〈朱文藻年譜〉。...
(觀看全文)
賴惠敏教授演講「清宮金屬工藝的技術和傳播」紀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年舉辦第 26 屆歷史研習營,主題為:「世界史視野中的匯流:思想、文化、人群、工藝與制度」,其中關於工藝與制度部分由賴惠敏教授主講,講題是「清宮金屬工藝的技術和傳播」。透過此次演講,賴教授想讓學員思考清朝皇帝有沒有科學的觀念?清朝宮廷工匠如何做實驗?當時的材料特性與技術為何?清朝宮廷工匠組織結構為何?等問題。...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