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曾与郑成功合作反清,一起北征、攻打南京。兵败後,郑成功远走台湾;张煌言则选择以死明志,被清廷处决於杭州。张煌言从容就义的气节及其抗清事蹟,并未随着时间而消逝,反而在民间传颂不绝,後世学者形容他是「南明抗清的最後一人」、「一代完人」。
然而,细究清代的两个半世纪,张煌言的历史形象并不一致,有着多次转变的过程:从南明的「志士」、清初的「逆寇」,进而成为「儒家忠臣」,再到清朝後期的「革命先驱」,最终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延续至今。本书在论述此过程的同时,也探究「社会记忆」和「历史书写」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并分析形象转变的社会变迁、群体认同等内在因素。特别是清中叶以降的急剧社会变迁,是如何左右人们的历史记忆;张煌言的抗清事蹟、历史地位,又是如何被一次又一次的重构和书写。
在明末清初众多指标性人物中,张煌言的重要性与相关研究的数量显然并不相符。本书是学界少数关於张煌言的专着, 除导论、结论外共分五章,并附有清代以来张煌言相关的详备书目。对重新检视过往研究这个时期历史人物的取向、拓展研究方法的新路径,本书的价值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