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满汉一体」,又推行「旗民分治」,两者孰轻孰重?保障旗人有其利弊得失,皇帝该如何取舍?
历史学者孟森先生曾指出:「八旗者,太祖所定之国体也。」所谓「旗人」,广义来说,即八旗组织的各种成员。清朝皇帝为求巩固政权,相当仰赖旗人的力量,但在维护旗人特殊性的同时,亦需留意帝国内部多元族群、文化的兼容并蓄。本书除了具体呈现清朝入关後的法制变迁,以及旗人在清律中的特殊地位,或许还能对满洲政权何以长期统治中国,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本书荣获「郭廷以先生奖学金」奖助,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第40号
本书特色
1.本书荣获「郭廷以先生奖学金」奖助,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第40号
2.庄吉发先生(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退休)专序推荐:「本书不仅尝试与中国诸『非汉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相结合,亦将中国法律史甚至现代法学的许多概念纳入分析,尽量透过比较展现研究主题的特殊处。此举可说是颇具挑战性,足见作者不畏艰难的进取态度。」
名人推荐
庄吉发(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退休)
出版缘起
本系出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迄今已有三十七种。一九七七年二月,张朋园教授接掌所务,为鼓励研究生撰写优良史学论文,特拟订学位论文出版计画。当时,亦将本系硕士论文荣获「嘉新水泥文化基金会」、「中国学术着作奖助委员会」等机构奖助出版者列入,即「专刊」第(1)、第(3)、第(5)等三种。迨「郭廷以先生奖学金」成立,由奖学金监督委员会研议办法,作为补助出版学位论文之用,「专刊」遂得持续出版。
郭廷以先生,字量宇,一九○四年生,一九二六年毕业於东南大学文理科历史系,曾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讲学;自一九四九年起,至本系执教。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一年,担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筹备处主任及所长,并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兼任本校文学院院长。一九六八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深具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者。
一九七五年九月, 先生在美病逝。李国祁教授感念 先生的学术贡献,邀集本校史地系系友筹组基金,在本系设置「郭廷以先生奖学金」,於一九七七年十月开始颁授奖学金。奖学金设监督委员会,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和本系教师共同组成,每年遴选优秀学位论文,补助印制「专刊」经费。三十多年来,本系研究生无不以获得「郭廷以先生奖学金」奖励,并以「专刊」名义出版毕业论文,为最高荣誉。「专刊」向由本系刊行,寄赠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图书馆,颇受学界肯定,惟印刷数量有限,坊间不易得见,殊为可惜。经本届奖学金监督委员会议决,商请秀威资讯科技公司印制发行,以广流传,期能为促进学术交流略尽棉薄之力。
今年,适值郭廷以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专刊」以新的型态再出发,可谓别具意义。谨识缘起,以资纪念。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二○一五年九月
後记
时间过得很快,这本书自草稿至正式出版,一转眼已过了好几个年头。每当我回首此书从无到有的过程,内心总是充满着各种感激。
由衷感谢师长们多年来的谆谆教诲,引导我逐步成长进而完成此书。感谢指导教授庄吉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再三提点,每当我遭逢挫折时亦不吝给予鼓励。庄老师常不厌其烦地叮咛学生应尝试查阅各类档案,以及持续精进满文翻译能力,透过这种训练方式打下的紮实基础,至今仍令我受益无穷。感谢叶高树老师与陈登武老师拨冗参与硕士论文口试,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两位老师平时即常关心我的生活与学业进度,对此我始终铭感於心。此外亦感谢林丽月老师、邱澎生老师、陈国栋老师、赖惠敏老师、陈惠馨老师与同窗好友们,在我撰写硕士论文期间提供诸多重要启发。最後还要感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郭廷以先生奖学金」惠赐出版机会,以及秀威资讯科技公司郑编辑等人在出版作业上的大力协助。
本书是以硕士论文为基础改写而成,由於一些特殊缘故,我花费较多时日进行文字资料的校对与调整,整体章节架构则未有太大变动。历经许久光阴才走完这最後一哩路,我深知完全是自己的问题,很抱歉让长期关心我的师长朋友们失望,谨於此向您们致歉。
犹记得自从我决定以「八旗」为题撰写论文时,许多人便好奇为何选择这个题目,甚至有人根据我的外貌与较为特别的姓氏,推测我是因为身属旗人後裔才从事该研究。然而在我的印象里,家中长辈从未提及家族曾经入旗之往事,我与「旗人法律地位」的相遇,或许只是基於单纯的缘分吧!这个课题其实远比我想像中来得复杂,我常因无数迎面而来的挑战感到灰心,不过即使如此,我始终很珍惜这段缘分。因为我逐渐发现这个看似专注於昔日故事的研究,某方面来说带给现实的自己很多收获。我仔细体会如何从多元视角观察事物,并从中经历各种反思,这些感受提醒我应抱持更成熟的心态,面对日後的人生课题。
走笔至此,我想向外公、母亲、父亲、妹妹与女友致上最深的谢意。家人无疑是我最坚强的後盾,陪伴我经历许多喜怒哀乐。虽然你们对於我的坚持未必了然於胸,却总是相信我的决定,谢谢你们让我毫无後顾之忧地自由挥洒。谢谢女友接受与包容我的特点,也愿意花时间理解我的内心世界,并常在我身处逆境时伸出援手。非常感谢家人与女友的无私支持,助我一路走到今日。
或许是基於史学研究者的「日常习惯」,我这几年常想起那儿时岁月。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碌,外公一肩担起照顾我的责任。年幼的我没有安全感很害怕上学,外公花了许多时间陪伴我,耐心等候我慢慢适应学校团体生活,这段相处时光对我而言始终历历在目。个性乐观和善的外公,一直是我心中重要的安定力量,我很想与外公分享出书的喜悦,也希望藉此表达诚挚感激之情。
不知不觉,若从就读大学开始算起,至今已有十多年。在这段时而快乐时而困顿的岁月里,我既努力接近每个历史现场,也积极面对眼前各种考验。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纠结虽曾令我不知所措,却也在不经意间,向我缓缓道出些许微妙义理。但愿自己能感恩与珍惜身边每段缘分,安於世间颠簸,常保平静地「重返艳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