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世儒學與社會學術討論會」第三次討論會紀要
|
|
2021 年「中國近世儒學與社會學術討論會」第三次討論會於 8 月 28 日(六)假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討論兩篇論文,共九人出席。
首先,林勝彩教授發表〈〈天泉證道紀〉的史料價值再議〉一文。本文主要欲回應陳來先生對〈天泉證道紀〉的看法,陳來認為〈天泉證道紀〉並非出自王畿之手,而是弟子編纂而成,其史料價值也因此受質疑。林教授從文獻考證的角度重新探討〈天泉證道紀〉的作者身分及其史料價值,補充徐階〈刑部陝西司員外郎緒山錢君墓表〉一文作為史料,並檢視《龍溪先生會語》與明刊本《龍溪王先生全集》間的關係,反駁陳氏之說,試圖說明〈天泉證道紀〉確實主要出自王畿之手,門人編纂時的更動有限。最後,林教授指出錢德洪與王畿紀錄之不同,實反映兩人思想之差異,並指出錢德洪在編輯陽明文字時,刻意強化己說、批評王畿。
與會成員咸認為,雖然林勝彩教授的考證頗細緻,也能相信〈天泉證道紀〉應本於王畿自己的文字,但是那些文字畢竟未能留存。今日所見〈天泉證道紀〉確實經過門人之手,故文章下筆斷言時應更謹慎。也建議作者可再思考文章的整體安排。
魏綵瑩博士發表〈劉咸炘論東西文化之異與理想的社會觀〉一文。魏博士指出,在新文化運動後的思想與社會背景下,劉咸炘論述東、西文化的根本不同,主要是在回應反駁提倡學習西方的呼聲,並對治當下不安定的中國社會。他認為東西方文化本質不同,相較於中國文化的崇尚穩定與靜謐,西方自上古所生成的文化特性是「躁性」與「過動」,產業革命後尤其顯著,造成國際上諸多紛爭與經濟上貧富不均。他提出中國本身可以有別於西方、更理想的社會文化發展道路:唯有立基於農業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並重建美好的社會秩序。劉咸炘不認同資本主義,而選擇「均平」的經濟社會模式,但他也不能接受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與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前者的倫理觀與儒家「仁」的差序格局衝突;後者則認定人的一切行為、歷史走向僅取決於物質、經濟法則的謬誤。他認為人類心靈也具有主導作用,這是他在科玄論戰的背景下,針對自認科學、排斥心靈作用的馬克思主義者而發出的批評。總之,在選擇走歐美或俄國的文化社會模式之爭議中,他要打造或回復一個充滿情意、道德特色,以農業為本之中國傳統特色的社會。
與會學者表示,魏博士的論文雖然詳細整理劉咸炘回應全盤西化論的看法,書寫脈絡也很清晰,但應提出更明確的問題意識和論述脈絡,並說明劉咸炘思想在當時思想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