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第一次讀書會紀要
|
|
「文獻、經典、寺院:明清宗教文化的再省思」計畫第一次讀書會邀請到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黃繹勳教授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清刊本《維摩詰所說經隨疏》之研究」。這是黃教授參與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第二期「維摩經與東亞文化計畫」的研究成果之一。
演講一開始,黃教授先介紹她在第一期研究計畫中負責的研究項目:考察八種宋明清《維摩經》論疏,包括智圓《維摩經略疏垂裕記》(10 卷);程俱《維摩詰所說經通論》(8 篇);楊起元《維摩經評註》(14 卷);傳燈《維摩經無我疏》(12 卷);明著者佚,《維摩經疏科》(1 卷);通潤《維摩詰所說經直疏》(3 卷);大賢《維摩詰經折衷疏》(6 卷);清瀞艇〈維摩饒舌〉(1 卷),並進行題錄及重要相關議題梳理。〈《維摩詰經》論疏考辨——以宋明清時期相關著作為中心〉(《佛光學報》,2015 年 6 月,新 1 卷第 2 期)一文即為研究成果。
接著進入本場演講主題。黃教授指出,釋自塏所著《維摩詰所說經隨疏》三卷目前藏於天津圖書館,一直未為人所關注,此研究計畫是學界第一次對於該書的探討研究。並且,此書極可能為民國以前現存最後一本對於《維摩詰經》的註釋,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由於根據史料記載,《隨疏》一書的作者釋自塏是高原明昱一系所謂「傳賢首兼慈恩宗」系譜中的僧人,因此黃教授首先簡要概括明清華嚴教學與唯識教學的發展,釐清相關歷史背景。一般來說,明清華嚴教學系譜主要有四支,且多兼習唯識,包括:以月川鎮澄為首的寶通系、高原明昱的賢首兼慈恩宗法系、雲棲祩宏的雲棲法系,以及雪浪洪恩的南方系。自塏屬於賢首兼慈恩宗法系,該法系入清以後活躍於北京,與官方關係密切。不過,目前並未尋獲自塏的相關傳記,只能根據零星的記載推估他活躍於 1690-1740 年間,曾住持大慈觀音寺,並參與過《龍藏》的編輯(〈大清重刻龍藏彙記〉)。黃教授同時利用〈敕脩大慈觀音寺碑文〉等材料,對於大慈觀音寺在當時佛教界的地位進行了說明。
論及《維摩詰所說經隨疏》一書的內容,黃教授首先介紹全書的架構,分為第一、教起因緣;第二、藏教收攝;第三、消釋名題;第四、正解經文。並與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將釋此經略開十門」的架構相比對,因為自塏自己曾特別強調該疏釋是依賢首大師法藏的釋經方法,簡略為四的。
其次考察了該書徵引的文獻,指出以徵引《注維摩詰經》中的文句為最多,再則是釋傳燈《維摩經無我疏》和釋大賢《維摩詰經折衷疏》兩部作品中的文句。黃教授指出,從這個角度切進考察的目的是:第一,可以得知自塏所引前代《維摩經》論疏的內容,代表他所擇取的是在清初仍相當重要的佛教思想。其次,過濾了前代《維摩經》論疏的內容後,其餘的則可說是自塏自己的想法,可代表當時清初佛教獨有的思想特色。並且,就第一點來說,黃教授認為,自塏重覆舊有的說法並非毫無意義,可視為是綜合總結了前人有關釋經的傳統方式,藉由重述,把這些重要知識傳承給後人。
在思想方面,黃教授聚焦在「心淨則佛土淨」此一議題的討論。自塏先以「萬法唯心所造」的概念破除一般人的法執,進而提出「淨土亦為幻」的主張。「淨土亦為幻」此點,顯示中國佛教傳統法性宗的思想或是真心之說,實則包含了空性思想;就此而言,印順法師三系說的主張不無商榷餘地。最後自塏又視「一悟自心,淨穢俱無」為最終的修行體會,呈現了該時期禪教合流的特色。不僅如此,自塏所強調的「策進之意,此章深露矣」的說法,亦可作為聖嚴法師、陳永革等人研究主張的佐證;亦即晚明以降,叢林尊宿對於性相會通和禪教合流議題的關切,是基於修證的立場。
演講最後黃教授補充說,關於明清佛教,除了她的研究以外,晚近中文學界陸續發現了多種珍貴藏外文獻,史料如《賢首宗乘》、《華嚴宗佛祖傳》,著作如《觀所緣緣論釋發硎》等等,出現了多篇研究專著,而且相關的研究仍在持續進行,足以顯見進釋佛教研究未來前景大為看好。黃教授往年固定會參加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會議,今年將與 Albert Welter、Mario Pocesk 兩位教授於此大會中組織 New Research on Chinese Buddhism 的論壇。黃教授預定的講題是 Newly discovered Buddhist text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便是希望藉此將中文學界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予歐美學界,促進彼此進一步的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