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中的近代世界:方法與實踐」第七次讀書會紀要
|
|
本次讀書會群力討論吳政緯所譯之尹海東〈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ヒストリーの可能性——韓国近代史を中心に〉一文。在文中,尹海東首先針對民族國家 (nation-state) 時代的近代理解進行探討。尹海東指出民族國家的時代,即為以民族國家作為歷史性行為的主體,並同時以其為基準單位的時代。而這時期的歷史學也致力於將自身民族形成,因此出現以一國史的方式掌握的近代性。尹海東以韓國作為代表,指出韓國對於殖民地經驗的解釋,目前圍繞於「掠奪論」與「殖民地現代化論」。然而,尹海東對這兩者皆不認同。
在「殖民地現代化論」的部分,尹海東認為當今的主流看法實是以錯誤前提與過剩解釋為本的說法。他們將經濟的本體視為欲望滿溢、一心利己的「經濟人」,這導致我們在探討時會忽略當時的朝鮮人在經濟活動上所受到的制約,如當時的經濟法律、社會法律,都是由日本人所訂立等。而「掠奪論」則是完全否定殖民地的現代性,只強調被殖民地人民的「抵抗人特質」,並認為日本在殖民地的經濟發展全是為了搾取殖民地的經濟。尹海東認為,「掠奪論」與「殖民地現代化論」皆將殖民地的現代性視為獨立之現象,而非放置於世界體制中的一環。
另外,尹海東也針對國際關係史與比較史進行探討。國際關係史與比較史仍是以一國史作為探討的基礎。尹海東一開始便指出,為民族國家時代的歷史理解代言的典型方法論為國際關係史與比較史研究。在國際關係史方面,國際關係史是瞭解、處理國家之間時代問題的典型方法論。從朝鮮視野來看,殖民地與帝國之間的關係並非國際關係,而探究朝鮮近代的國際關係則往往指涉圍繞朝鮮的列強之間的國際關係,以及韓國與周邊國家的相互認識。然而,這樣的國際關係史亦有其歷史意義,有可能成為進行東亞研究的跳臺,以建構新的「東亞意識」及「東亞認同」。
在比較史方面,尹海東指出在強調帝國主義的支配與殖民地經驗之特殊性的韓國學界,實難以承認比較史的有效性。尹海東認為,因為與現代化論的比較史研究不同,若強調近代朝鮮的特殊性,其體現的是比較的不可能性;而以預設之立場進行殖民地的理解,也妨礙了比較史的殖民地研究。但隨著殖民地比較研究的成果積累,殖民地的特殊性也逐漸稀薄化,加入比較日本帝國下的其他殖民地,以及其他帝國主義與其殖民地進行比較,拓寬了探討的領域,並確認了帝國與殖民地的相對性,可以提供統合性的歷史認識。
最後,在 transnational history 的可能性——全球化的近代理解的部分,尹海東首先講述全球現代性與全球史論述之交接,並說明世界體系的運作與影響以及和現代性之間的關聯。如尹海東所舉:從跨國史的角度探討,朝鮮半島被編入了整個日本帝國脈絡之中,也代表與其他國家開始有更多資本經濟的往來。
除此之外,尹海東也對帝國史與地域史的興起進行論述。以 transnational history 視野下的全球現代性,超越了伴隨一國史近代理論的國際關係史及比較史,將歷史學由新穎的帝國史與地域史,帶往新的歷史學新方向。帝國史將帝國與殖民地匯集成一體,將帝國的全體範圍視為其主體,以闡明眾多地域與民族之間層疊的接續與關聯。而由這樣的方式探究殖民地朝鮮的問題時,亦可促進以東亞為主體的地域史研究。這樣以東亞作為主體的地域史,將目光集中於近代東亞的 transnational 之經驗,以集合各式 transnational 之經驗作為基礎而建構出來的 transnational 視角下之東亞地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