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第四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洪武年間明朝皇室的元朝論述:以外交辭令為例
周玄暐與《涇林續記》考辨
主講人: 魯大維 (David M. Robinson) 教授 (Colgate University, USA)
陳碧玲(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召集人: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2017 年 11 月 18 日(六)上午 10:30 至下午 3:00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撰寫人: 林晉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第四次討論會紀要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第四次討論會,邀請到柯蓋德大學魯大維教授為我們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洪武年間明朝皇室的元朝論述:以外交辭令為例」;陳碧玲女士發表「周玄暐與《涇林續記》考辨」。

  魯大維教授於 1995 年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為柯蓋德大學教授,其研究主題包括明代宮廷文化、軍事制度史、蒙古帝國史、近世東亞外交關係等。直至目前已有四本專著,分別為《匪徒、太監、天國之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亂與經濟暴動》、《帝國的黃昏: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明朝宮廷的尚武展示》、《亂中求治:韓國理學家鄭傳道及其時代》。目前正著手撰寫《帝國的影子:歐亞視野中的明朝皇室》與《明代中國與朝鮮半島的兩個王朝》。

  魯大維教授的演講共分為三部分,主要為研究課題的出發點、若干簡單的實例,以及初步總結。魯教授先定義「遺產」(legacy) 一詞,為「泛指留下的東西」,接著說明「遺產」的學術聯想,一是蒙古帝國的影響,二是元明兩代的連續性和斷裂性,相關研究論著有李治安〈元代及明前期社會變動初探〉、李新峰〈論元明之間的變革〉。魯教授的研究出發點是以蒙古帝國作為歐亞大陸共同參照的對象,探究如何理解、利用其複雜多樣的遺產,形塑出所謂的「黃金家族」論述,成為十四、十五世紀歐亞大陸各地新興政權都要面對的共同挑戰,故蒙古帝國的歷史遺產被視為重要資源。

  接著,魯教授透過實例來說明,就外交辭令的三種對象而言,有元朝大臣與將士、中亞王室以及東亞王室。首先,朱元璋針對元朝大臣提出的辭令,主要目的有二,除了希望他們承認朱氏政權的正當性,亦希望他們成為忠順的部屬或同盟。朱元璋為了達到此目的,彰顯兩個問題:「抵抗只是困獸之鬥」、「盡忠的情境」,並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分別為「政治」、「軍事」和「天運」方面。就天運來說,元朝時即有許多文獻史料描述「天運」對於蒙古文化的影響,明代亦同,如《大明太祖皇帝御製集》指出「汝等元朝氣運已終,汝等領散亡之眾在草野無所歸,度日甚艱。」便描述元代亡國原因繫於天運。而魯教授在朱元璋對於「盡忠的情境」問題上,說明盡忠有其限制,以及朱元璋將元代忠臣形塑成「虛偽的忠臣」,意在貶低他們的地位,如其在《諭元丞相哈剌章蠻子驢兒納哈出樞等詔》中曰:「自有元多事,群臣有棄君親而自苟全者,有抗朝命而自為者,目擊耳聞實非一人。」透過歷史描述方式說服大臣沒有必要再支持元朝。

  此外,關於明朝「黃金家族」的論述,與軍事息息相關,在明朝軍隊打敗大元軍隊後,部分菁英分子投靠明朝一事,證明明代為其認可具合法正當性的王朝。接著,就高麗和日本與元朝的連結進行問題探究,如高麗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從 1271 年元朝王室便與高麗王室建立聯姻關係,既是「禮儀之邦」,也是「元朝駙馬國」。而日本皇室方面,蒙古帝國對其影響有限,在朱元璋外交辭令中,主要討論「華夷思想」和「蒙古帝國的軍事力量」兩個問題。魯教授藉由〈神功皇后緣起〉、〈蒙古襲來繪詞〉等圖片,說明蒙古對日本的影響範圍。也就《瓦官寄天台座主》內容中「大明皇帝神聖威武,驅群胡而出境,復前宋之故土」談論華夷思想的呈現。

  最後,魯教授在總結中指出幾點結論,一為元朝歷史地位的特殊性,二為蒙古帝國具有空前的影響力,三為蒙古帝國作為強大的共享平台,四為明朝皇室的黃金家族論述之靈活性。整體而言,明朝即是積極利用蒙古帝國所產生的歷史記憶、人際網絡,傳達其欲表達的訊息,使所有人能接受明朝的統治。

  陳碧玲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本次主要針對「周玄暐與《涇林續記》考辨」作一詳細導讀。首先,陳碧玲指出目前關於此議題有傅衣凌〈周玄暐《涇林續紀》事件輯錄——明末社會變革與動亂雜考之一〉、曠天全〈涇林續紀考述〉、郭輝〈涇林續紀中空白處人物名姓考〉、孟永林〈涇林續紀中空白處人物名姓續考〉等前輩學者的考究。接著介紹周玄暐的生平,字緘吾、叔懋,號天南御史,又號青陽,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人。萬曆十三年 (1585) 中舉人,萬曆十四年 (1586) 丙戌科進士。先後擔任河南清豐縣知縣、南京雲南道御史、廣東電白縣知縣。著有《涇林續記》,並於擔任廣東電白縣知縣任內修纂《電白縣志》。萬曆四十四年 (1616) 因《涇林續記》的刊刻而引發「謗書案」,被捕下獄,六月卒於獄中。

  關於《涇林續記》現有版本,共存有上海圖書館明刻本、功順堂叢書本、光緒十一年本、涵芬樓祕笈本以及叢書集成初編等五種。根據曠天全的研究,認為明刻本與其於四個版本的卷數、內容不盡相同,扣除重複出現的故事,共計一百二十四則故事。《涇林續記》的特色在於書中所載人物多為當朝人物,如張居正、翟鑾、嚴嵩、嚴世藩等,本書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即在於此。目前上海圖書館明刻本可見於《續修四庫全書》,題為《涇林雜記》,共四卷,前兩卷為其祖父周復俊所撰的《涇林雜記》,後兩卷才是周玄暐撰寫的《涇林續記》。清華大學圖書館也藏有功順堂叢書本,共一卷;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則收錄涵芬樓祕笈本。比對兩種版本,明本與功本所收故事雖有重複,但就未重複的故事而言,可知明本收錄較多鄉間野談與當朝人物逸事,功本則多為科考及家鄉、任官地之逸事。

  本次討論內容分為幾個面向,一為周玄暐「崑山民變」與董其昌「民抄董宦」的性質差異。二是從《萬曆邸抄》所載奏疏,可見上疏官員的立場轉變情形。三為傅衣凌研究中指出,「謗書案」一事為地方豪強與世家大族的權力爭奪。第四,引發「謗書案」的倪瓚與王長子兩則故事,已不見於現存版本,這顯示目前所存版本是不齊全的。最後,就文秉的言論,可知周玄暐父子雖已將本書版本送入京城,卻也私下刊刻流傳,以至於功順堂版本所載的潘祖蔭序跋,提及該書流傳的過程。

  總結來說,陳碧玲認為關於此議題,後續仍可研究的方向有:一、崑山周家的發展脈絡,因其自高祖以後,每代皆有從事醫政的子弟。二、《涇林續記》的影響及流傳過程,有學者指出筆記小說裡多有《涇林續記》所載的原型。三、如傅衣凌所言,此情形為地方豪強與世家大族權力爭奪的過程。四、江南地區社會現象的呈現,內容中對董其昌和周玄暐的討論頗多,值得進一步探究其正、負面現象。五、周玄暐撰寫不少關於明萬曆以前科考亂象的文章,可以逐一梳理其中深意。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