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流:日常記憶與融鑄認同讀書會 第七次聚會

 
時間: 2002 年 5 月 29 日
與會者: 沈松僑、王璦玲、嚴志雄、呂妙芬
 
涓滴之流:日常記憶與融鑄認同讀書會 第七次聚會
 

閱讀書籍: Daniel L. Schacter, The Seven Sins of Memory

  本書主要介紹人類記憶功能七個常見的「缺陷」,即書名所謂的「七罪」,每一章都涵蓋從心理實驗、日常生活運用、到腦部生理最新理論的介紹,尤其新近科技運用核磁共振(fMRI)對腦部的觀察及實驗所得,可以說為過去深奧難測的腦部功能與語言、記憶、心理活動之間,開啟一道希望之窗。作者以深入淺出的述敘,將各學門豐富的知識介紹得條理分明,容易閱讀,而全書所附的參考資料,更足以為有興趣專研的學者,指引一條有效的學習之路。

   全書一至七章所介紹的七個記憶功能的缺陷分別是:記憶的遺忘(transience)、分心(absent-mindedness)、一時的記憶障礙(blocking)、錯誤的記憶(misattribution)、誤導(suggestibility)、偏見(bias)、揮之不去的記憶(persistence)。作者在介紹每一項記憶功能的缺陷,總是從一些我們日常生活經驗開始,轉進過去心理學的實驗,以及最近腦神經學實驗所發現其相應的大腦位置,再引入這種研究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等等,例如刑案目擊者在接受詢問時,在何情況下會傾向做出錯誤的指認,新的研究將如何改善這類情形;或許多成年後才記起自己幼年遭受性侵害的個案,其可能性的學理何在,又可能在何種情況下產生錯誤等。全書確實在相當程度上展現目前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對人類記憶功能的攜手合作,以及其對人類日常生活的眾大影響。

   在最後一章中,作者主要欲說明上述七個看次缺陷的記憶功能,實際上卻有其存在的必要,它們大都遵循一種原則,即比較重要的比較不會忘記,不常用的就容易忘記的原則,而這項原則不僅是我們生活中處理事物的原則,也是思考的原則。如果沒有遺忘(記太多例子),根本不可能進行任何抽象層次的思考;分心固然不好,但分心主要是因為對另外事物太過投入;錯誤的記憶和誤導基本上也是記憶系統不讓資料不斷重現,只在需要時才去取用的一種運作;而偏見其實也是人類認知系統所必須的,我們對過去經驗歸納的過程。最後,作者說明目前學界對人類心理現象在演化理論中的不同見解,也提出他自己的看法。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