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系列
中國窪地:一部內亞主導東亞的簡史
作者: 出版單位: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 ISBN:9789869541824 頁數:288 頁 專書分類:其他出版品 |
劉仲敬 四川資中人,生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二〇一二年在四川大學獲得世界史碩士學位,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候選人。作者目前旅居美國。著有《遠東的線索》、《民國紀事本末》、《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近代史的墮落:晚清北洋卷/國共卷》等書。譯有大衛•休謨的《英國史》、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所著的《麥考萊英國史》等書。 帝國不過是窪地! 儒家士大夫眼中的帝國盛世,正是內亞秩序抵達中國的起點, 當它被中國窪地消耗之後,就變成文明的灰燼。 劉仲敬解構中國系列 「秩序輸出論」的古代中國版和演講版 附大量插圖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秩序窪地 「中國窪地」是一種隱喻,它指的不是中國所處在歐亞大陸東端上的地理低地,而是指和內亞相比,中國在政治秩序和文明上一直是被輸入區域,是技術、文明發和秩序的窪地。中國只能向朝鮮、日本輸出,而無法向西方輸出,這本身就說明了中國政治窪地的性質。 這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的看法大不一樣。中國怎麼會是秩序窪地?中國不是四大文明古國且唯一存續至今嗎?中國不是具有五千年文明,擁有燦爛的文化和科技(四大發明)嗎?中國不是只有到了腐敗顢頇的晚清,才在鴉片戰爭所代表的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下,屈辱地衰落了嗎? 實際上,上述「歷史事實」僅僅存在一百多年,是由晚清的華夏士大夫階層「製造」出來的神話,屬於事後建構,「中國」作為國家存在至今也只有一百多年,古代東亞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中國」的國家。 古代中國史,是被內亞秩序主導的歷史 東亞大陸上目前可證的最古老國家,是商周。而商周的出現,是居住在草原邊緣的殷人部落和居住在周人部落,各自扼住內亞通道、憑藉內亞的軍事技術才有機會崛起,整合周圍的華夏部落的結果。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馬拉戰車(軍事技術)和祭祀(組織技術)都是來自內亞,經由草原通道而傳播。 作者認為,華夏諸國所在的東亞大陸,一開始是沒有能力產生強大秩序的,其文明開端就被來自內亞的政治秩序所主導。而這一幕場景,在後面的千年中一次一次上演。一部東亞大陸的古代史,幾乎等同於內亞主導東亞的歷史。 秦國和趙國的軍國主義,是內亞先進軍事技術輸入使然(胡服騎射)。北魏隋唐,本質上是來自內亞的鮮卑國家主導了東亞大陸而建立的朝代。即便是最有中國屬性的宋代,也是建立在晚唐五代內亞武士的殘餘秩序之上。而元帝國和清帝國不用說,則是覆蓋了東亞和內亞的大型超級帝國。 在劉仲敬看來,東亞古代歷史上存在一個「蠻族替代模型」。隋唐時期的人口,已非漢魏人口,這個人口替代和政治重建是第一個模型,此後成為東亞古代史常態。時間越來越快,週期越來越短。可以用該模型解釋的政權有:隋唐、遼金、蒙元、滿清,合計累計千年之久,佔了中國史一半以上的時間。 其步驟是:一、邊界外組織力量強大的胡人部落,闌入組織力弱、瀕臨崩潰的中國;二、游牧轉為定居,原有的部落結構變為封建結構,長老和武士自動變成領主。三、用儒家士大夫的衣缽掩蓋自己的蠻族出身,用官吏管理順民,武士變成官僚體系的一部分。 鮮卑人的北魏隋唐,契丹人和女真人的遼金,蒙古人和滿洲人的元清,都是內亞秩序進入中國這塊巨大的秩序窪地後而建立的政權。同時也因為巨大窪地的文明腐蝕作用,而不可避免地費拉化。所謂費拉化,就是皇權專制大一統制度下的臣民散沙,無組織性,無戰鬥力,技術演化停滯。這些大一統政權一旦封閉鎖國,切斷了內亞的技術輸入通路,就是其衰落之始,只能再次被內亞新來的秩序所主導。當然到了晚清,新的政治秩序來自海上。 為什麼貌似落後的內亞可主導東亞呢? 而為什麼內亞會主導東亞呢?一則是內亞處在兩河流域文明中心向外擴散的旋轉門上,本身就承受著巨大的技術更新和秩序更迭,從而成為輸出中心。內亞一點都不落後,它的技術更新能力非常強大;二則是內亞的地理形貌,是一望無際、暢通無阻、便於騎馬民族流通的草原「海洋」。 在劉仲敬看來,其實有兩個海洋,一個是大航海通道,一個是橫跨歐亞大陸、西至波蘭草原東到滿洲利亞的內亞海洋。在近代西方文明入侵東亞之前,秩序(技術和文明)就是從內亞海洋通道抵達東亞,入侵並主導中國。換言之,歷史上東亞政權被征服、被迫西化(胡化)的鴉片戰爭已經多次發生了。 今天的中國,依舊被共產秩序主導 近代西方秩序借道海洋而抵達東亞,用所謂的船堅砲利打開國門。這就是西方對東方的軍事技術優勢,而這種技術優勢,在古代內亞則是馬拉戰場、胡服騎射等等。而軍事技術的背後則是政治秩序。近代以來,西方主導中國的秩序有兩種,一直是殖民主義,一種是共產主義。 在反帝愛國的宣傳下,我們通常把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視為惡,當然中國的官方教育,則把同樣來自西方(蘇聯)的共產主義的入侵,視為對中國的拯救。然而在劉仲敬看來,無論其善惡,它們同樣都是在內亞勢力主導的東亞天下秩序解體後,一波秩序替代另一波秩序繼續主宰東亞的結果。 在劉仲敬的解釋體系裡,晚清以來東亞的政治秩序之所以被殖民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宰,更能彰顯出東亞乃是秩序的窪地。因為大自然厭惡真空,秩序生產力強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會被秩序生產力弱的地方造成的低氣壓所吸引,導致秩序從一方輸入到另外一方。所以,殖民主義在因為歐戰的因素而逐漸撤離中國之後,只有蘇聯才有辦法填補東亞這塊巨大的秩序真空。 共產主義秩序在短短幾幾十年就主宰了東亞的中國、朝鮮和越南,然而,共產主義秩序卻沒辦法主宰歐洲國家。為什麼呢?這裡面隱藏的,就是東亞歷史上從來沒有人提及的大哉問,這個大哉問又和東亞歷史的真相密切相關——那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秩序的窪地,而西方的歐洲正是秩序的源頭。 目錄 第一講 外伊朗黃金時代的內亞 1、內亞是文明輸出的旋轉門 2、雅利安洪水後的世界 3、三種組織形態:蠻族和文明的化合產物 4、薩珊王朝的王中王結構 5、教團的治國術和儒生的治國術 6、粟特突厥共生系統的出現 7、鐵礦的經營者和推銷者 8、突厥入侵波斯的真相 9、一個中亞玻璃碗吃掉梁武帝國家財政 10、阿拉伯人征服波斯 11、伍麥亞王朝很像早期滿洲人 12、伊斯蘭國際主義vs.阿拉伯部族主義 13、征服者君主和降虜的聯盟 14、突厥人的軍事兄弟會制 15、安史之亂是內亞輸出革命 16、波斯文官和突厥禁衛軍 17、內亞古老多樣性的喪失 18、內亞的包稅制和東亞的單一稅制 19、蘇菲主義的盛行和內亞的費拉化 第二講 內亞海洋與帝國秩序 1、最初的文明產生於西亞 2、高地型和濕地型文明 3、草原型文明的特點 4、戰車:商周替代的內亞因素 5、秦趙軍國主義和內亞的技術輸入 6、換個角度看統一和分裂 7、內亞海洋的形成和回鶻的經紀人角色 8、內亞武士輸送線的中斷和唐朝的滅亡 9、義子體制 10、遼金元清的雙元帝國 11、楊家將,最後的內亞武士 12、大清和內亞的關係 13、海路取代草原的近代 14、東亞史上多次發生「鴉片戰爭」 15、儒家歷史學者的粉飾和無視 第三講 從華夏到中國 1、中國是非常晚近的發明 2、華夏文明本身的遲滯性 3、文明東擴的兩條主要路線和兩條次生路線 4、殷商體制消減了東亞文明的複雜性 5、周人的和平禮儀 6、戰國末期到漢魏:大一統在東亞的形成 7、漢唐之間沒有連續性 8、府兵制、僱傭兵和藩鎮之亂 6、再度打通東亞和中亞通路的元帝國 7、明清上層社會的創新枯竭 8、晚清的華夏士大夫發明民族 9、國共兩黨的組織資源由蘇聯輸入 10、新中國的本質是外來組織對本土社會的征服 11、國共兩種神話體系 12、歷史必須為中國重新定位 13、只能在世界史框架下思考東亞 附錄:劉仲敬答讀者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