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 |
本業與異業之間:晚明士人的商業出版活動 |
書名: |
|
主講人: |
|
發表人: |
|
報告人: |
何朝暉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獻研究所) |
主持人: |
|
總結人: |
|
召集人: |
巫仁恕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與談人: |
|
主辦單位: |
|
網址連結: |
|
與會者: |
|
時間: |
2019 年 10 月 6 日(日)下午 3:00 至 5:00 |
地點: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視聽教室(勤大樓四樓) |
撰寫人: |
賴庭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
刊登日期: |
2019/10/06 |
|
明代政經史料研讀會暨中國明代學會本次邀請何朝暉教授演講,何教授長期關注的議題為中國古代出版史、書籍文化史,此次何教授以晚明士人從事書籍出版與讀書人的本業衝突作為討論重心。
先秦以來即有士農工商四民之說,《漢書》中將士定義為「德能居位」、「學以居位」者,晚明士人的主要出路即是透過科考出仕,另外亦可擔任官員幕僚、開館授徒等,這就是所謂的本業治生。而異業治生便是指從事商業、行醫、賣文等行業。何教授欲探討的部分,是晚明士人大多從事的書籍出版業,究竟是士人的本業或異業?
晚明士人認為讀書人賣文、替人寫應酬文字並不高尚,對於讀書人從事科舉仕途以外的生業亦不是很贊同,但晚明以來因人口成長、教育普及的緣故,越來越多讀書人因科舉解額僧多粥少,迫於生計而放棄科考一途。
明初礙於戰亂與思想箝制,商業書籍出版並不活躍,到了晚明嘉靖年間,民間商業出版經歷了大規模的成長。從事商業出版有不少是閒散的官員、科舉失意的生員、監生,如茅坤、周時泰、汪廷訥等人。士人與出版業可粗略分為合作、雇傭、合一、借名四種關係。合作即這些人為民間書坊提供稿源;雇傭則是替書坊擔任編輯;更甚者直接從事出版業經營書坊,即為合一;借名則為士人為書籍掛名、作序跋。士人為晚明商業出版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與人力支持,士商對流亦更加密切,這個現象可謂文人之書商化(或書商之文人化),但傳統士人與士商仍存有地位落差。
何教授總結,晚明士人的職業選擇可以提供晚明出版業、士人群體新的視角和維度,對晚明社會史、出版史的研究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