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冷戰前線的軍中白色恐怖

 
 
主講人: 楊孟軒教授(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歷史系副教授)
主持人: 巫仁恕教授(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城市史研究群、國家與社會研究群
時間: 2025 年 11 月 25 日(二)下午 3:00 至 下午 5:00
相關連結: https://www.mh.sinica.edu.tw/UcEvent00_Detail.aspx?eventID=2452&tableName=Event&tmid=21&mid=57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
摘要:
1950年代白色恐怖歷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台灣境內的事件。同時,軍隊是蔣介石政權鎮壓異己的統治工具之一。平民百姓,尤其是那些受中國共產黨影響、爭取民族自決的台灣本土政治活動家(及其家屬),被視為主要的受難者。許多白色恐怖著作,尤其是1990年代以來最初二十年的出版物,大多憑藉倖存者的個人描述。但人們的記憶只能呈現故事的一部分,無法展現全貌。近年來,隨著軍事法庭檔案和其他政府文件的不斷解密公佈,研究者對白色恐歷史理解開始發生轉變。軍隊不僅是國家鎮壓人民的機構,其成員也是蔣氏政權的主要受難者,尤其是在1950年代。軍隊中的反共清洗和嚴格安全監控,源於中國內戰末期的強制徵兵、俘虜經驗和混亂的大逃亡。前線島嶼(金門、馬祖、大陳),由於靠近大陸,以及國府1950年代前期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劫掠和準軍事活動,白色恐怖鎮壓進一步加劇。在本次演講中,我將聚焦前線島嶼和沿海的幾個案例,來闡明我的論點。

講者介紹:
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ang),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歷史系副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關注台灣歷史與中國相關的離散經驗、社會創傷和記憶政治,尤其注重中國內戰和冷戰的影響。他的著作發表於《(劍橋大學)歷史期刊》、《中國視角》、《臺灣史研究》、《海外華人期刊》和《中國歷史期刊》。他的最新研究考察當代台灣的記念物和景觀、歷史記憶的倫理與轉型正義進程,以及台海戰爭中被迫遷徙的冷戰難民。他的著作《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榮獲2020-2021年度記憶研究協會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