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江教授演講「海內奇觀:晚明山水版畫的構成」紀要

 
講題: 海內奇觀:晚明山水版畫的構成
主講人: 林麗江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主持人: 楊玉成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間: 2020 年 9 月 9 日(三)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王莛(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林麗江教授演講「海內奇觀:晚明山水版畫的構成」紀要
 

  林麗江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學系博士,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長為中國繪畫、中國版畫與中日藝術文化交流。此次林教授先概述版畫研究的狀況,再以《海內奇觀》研究為例,分享其研究心得。

  林教授指出明代版畫種類甚多,刊印於各類書物,約可區分為規諫類、譜錄類、方志與旅遊指南類,以及文集與庭園版畫。在進行版畫研究時,書籍的成書動機、製作方式、使用方式、接受度、風格的區域差異性、圖文關係,以及版畫與當時繪畫或工藝傳統之間的關聯,為常受關注的議題。版畫研究之外,書籍史探討的問題也常提供版畫研究相當多思考的角度,或可簡單分為幾個面向:一、製作書籍的動機,可能有教化、政治利益、商業利益、個人宣傳,可以透過書籍的內容和編排解讀其背後的動機;二、書籍的種類,如在明代大量生產的教科書、科舉用書、類書、小說、戲曲刊本等;三、讀者與接受,讀者是誰、如何閱讀與回應,若同時作為讀者與作者又會產生什麼面向;四、出版行銷範圍與影響,林教授表示,行銷的方式目前尚不清楚,僅約略知道有一些書肆店在南京、蘇州一帶,至於行銷範圍是區域性或全國性,就延伸到通路的問題。此外,也會探討影響的階級與文化層面。

  雖然書籍史研究提供了許多思考的角度,但是對於研究版畫史的學者而言,還有其他重要關注的面向。研究範疇約可區分為四類:一、書籍如何製作,聚焦於書坊主、編者、創稿與繪稿者、刻工、印工、製作的工序與流程;二、影響版畫風格的因素,包含刻工及其團隊、創稿者、出版者、編者,又或是區域產業(如紙、墨)等;三、區域風格,明代有許多刻書中心,如福建、金陵、徽州、杭州、蘇州、湖州、北京,每個區域是否有其特殊風格,區域之間又是否會相互影響;四、圖文關係,藉由版面配置、敘事手法、圖與圖之間的關係、圖與文之間的關係,以彰顯書籍編纂製作的用意,證明圖並不僅是文的輔助,圖像本身也在傳達意義。林教授補充,在同一個時期中到底存在多少不同的風格,風格又是如何演變,都是版畫研究中可更深入追尋的課題。

  但是在深入討論某件作品之時,版本的調查卻是基礎且必須的工作。林教授舉程君房的《程氏墨苑》為例,較為晚期的版本中有四張翻刻自西方銅版畫的木刻插圖,過去的學者都直接地認為這些宗教版畫是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10) 送給程君房的禮物。然而林教授說明,根據版本的調查發現,雖然《程氏墨苑》一直持續地增加內容,但是大約可分為 1605、1610 前後兩種版本。1605 年的《程氏墨苑》中只刊印了三張西方宗教畫,而在 1610 年的版本中這三張版畫則分別被配上了內容說明的短文,並加上故事的標題,這些標題都是以羅馬拼音來標註漢語讀音。此外,還增加了一篇利瑪竇贈與程君房的序文、一張題為「天主」的聖母子西方宗教版畫。根據利瑪竇的序文,以及利瑪竇所寫三篇介紹版畫內容文字的最後,署名為「萬曆三十三年歲次乙巳臘月朔遇寶像三座 耶穌會利瑪竇謹題」,從這些證據推測,利瑪竇大約在 1605 到 1606 年左右獲得程君房的贈書,驚喜地看到當中有三張天主教的版畫,因此才為其寫了介紹內容的短文。可知早期版本中的西方材料原來並不是利瑪竇的贈與,程君房應是從其他管道獲得這三張西洋銅版畫。一方面,版本的調查廓清版畫書籍製作的過程,另一方面,這樣的例子也讓人重新思考、評估晚明西方宗教版畫在中國流傳的狀況。林教授強調,版本調查看似單調無聊,卻是版畫研究的基礎,乃是必須首先處理的問題。

  在進入演講主題《新鐫海內奇觀》的山水版畫研究之前,林教授先簡單的講述了早期山水版畫的狀況,並以宋太宗所刊印的《御製秘藏詮》版畫為例,來討論唐宋間的山水畫與山水版畫的差異。《御製秘藏詮》版畫雜揉唐代著色山水畫的元素,又與宋代當時的山水畫風格有關,反映出《御製秘藏詮》本身多元兼融的樣貌。另外,因為早期山水畫的材料數量較少,因此有不少學者想利用宋代的版畫去重現宋代山水繪畫的樣貌,將山水版畫視為山水畫的映現。然而,版畫與繪畫畢竟是不同的媒材,表現上也會有不同之處,例如《御製秘藏詮》的水紋表現方式就與山水畫不同,而版畫中雲的表現手法,用了間隔卻連續出現的「如意頭」來呈現,形成獨特的雲朵形狀。因此,從早期的製作開始,版畫已逐漸發展出其特有的表現語彙,而不只是複製繪畫而已。這種尋求或創製版畫表現的特殊語彙,到了晚明更加清楚。

  林教授接著談及本次演講之重心——《新鐫海內奇觀》,指出當時在遊記中配插圖的形式其實並不常見,《海內奇觀》算是較早的例子。《海內奇觀》的作者楊爾曾,生卒年不詳,字聖魯,有印一方曰:「興來書自聖醉後語猶顛」,為其字聖魯之原因。楊爾曾作為商業出版者,編纂書籍的原因可從其所編《東西晉演義》序文中窺知一二:

   今年仲夏溽暑蒸人,漥居甚苦,偶過泰和堂主人,……是日以白墮遲我,觥籌交錯,

   丙夜不休,殆醉眠。雞鼓翼再鳴矣,主人語我曰:某欲刻東西兩晉傳,而力有未逮,

   得君為我商訂,庶乎有成。余曰:某非董狐也,子盍謀之外史氏乎?主人曰:昔弇

   州氏以高才碩抱,不得入史館秉史筆,故著述幾億萬言;今君顛毛種種,仕路猶賒,

   寧不疾歿世而名不稱乎?……且是編也, ……當與三國演義並傳……。

  楊爾曾因仕途不順,遂轉而想以編書留名,曾編有《新鐫仙媛記事》、《圖繪宗彝》、《新鐫海內奇觀》、《東西兩晉志傳》、《東西晉演義》、《韓湘子全傳》等。

  而《新鐫海內奇觀》於 1610 年出版,為楊爾曾的夷白堂刊本,出版不久就有翻刻本出現,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引文中「以有盡之天年,窮無涯之勝地,故倣意臥遊以當欣賞」,可知本書以「臥遊」作為宗旨。書中選取了全中國山水中最受歡迎的朝聖與觀光地作介紹;架構上以五嶽為尊、先師遺跡列二卷、其他名山依首郡排序收錄,並在卷首附有一張大明一統圖。值得注意的是,《海內奇觀》雖然標舉其所描寫的範圍涵蓋整個當時所知的中國疆域,但林教授卻發現其中多達四卷的內容及圖像與浙江地區有關;如第三卷講述杭州西湖,第四卷提及杭州府城內及浙江府錢塘縣,第五卷所述之兩越名山亦以浙江地區的著名山景為主,可知收錄內容仍以作者的居住地為多。

  林教授說明《海內奇觀》收羅了眾多資料編纂而成,有時圖像與文字來源不盡相同,卻被編輯在一起。舉例而言,卷首之大明一統圖,其文字源自《大明一統賦》,然地圖卻可能是參考自《五車拔錦》一類的日用百科全書,因此林教授在研究過程中耗費許多時間與精力來追溯圖像以及文本的來源。接著,林教授將《海內奇觀》與《三才圖會》進行對照,指出二者圖像繪製手法十分相近,然而經過更深入的比較,發現王士性的《五嶽遊草》才是《海內奇觀》內容的真正來源。林教授推測《三才圖會》可能也是參考《五嶽遊草》的圖像,並刪除地名標示而成。林教授認為《海內奇觀》以《五嶽遊草》為最重要的文本來源,亦以其架構作為《海內奇觀》的基本架構,當中也納入《重修普陀山志》、《齊雲山志》及《三才圖會》等材料。

  特別的是,《海內奇觀》雖傳抄了許多《五嶽遊草》的內容,但在圖像上仍有所修改與增補,以便傳達該景點的特色,且透過圖像提供更多的訊息。林教授指出,《五嶽遊草》的山水圖中並未出現人物,但《海內奇觀》卻會將相同的地景增添遊人的描繪,或特別強調誇大某一特殊的景點,讓畫面更加生動。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1607 年出版的《重修普陀山志》中的〈補陀洛伽山圖〉也被收錄在《海內奇觀》裡,但是楊爾曾在景點中增加了許多行人、遊客,甚至是數艘船隻,以便導引讀者進入圖繪中一起臥遊,也更突顯該地的特色。正是因為以圖繪為主的編排,以及重造視覺訊息的方式,《海內奇觀》能夠提供更多、更即時的旅遊資訊。最後,林教授整理《海內奇觀》的版本、收藏地,以表格條列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並簡介其在東亞流傳的情形。透過《海內奇觀》的研究案例,展示晚明時期書籍的製作手法,以及編者如何廣蒐當時的材料,將圖像與知識文本重新編排、刊印。而透過大量的印刷刊本,這些被重新改造的內容,遂廣布於東亞文化圈中。

  演講結束後,在場學者討論十分熱烈。有學者好奇《海內奇觀》此書名「海內」與「奇觀」之定義?也有學者詢問繪者是否具有參與或干涉能力,可以形塑書籍中的圖畫風格?另外,楊爾曾出版此書是否具有商業利益?林教授回應,她認為晚明確實發展出特殊的觀看方式,但《海內奇觀》當中,並非所有景物都屬「奇觀」,有許多內容其實是出於方志,或因為該地風景特殊,或本身已屬廣受歡迎的遊覽勝地或進香地,或具有宣傳效果,進而被收錄其中。

  關於繪者是否能參與圖像表現的疑問,林教授表示有些能力強的畫家的確能夠做到,除了準確表現文本的意義外,再額外加入自身所欲表達之內容,未必需要以干涉的方式與作者衝突。以唐寅為例,他作為職業畫家,所繪製的圖老少皆宜,但僅有少數人能讀懂圖畫中更深層蘊含的意義。如果繪圖者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在繪製較為深奧的內容時,或許有編輯者與其合作,解釋需要圖繪的內容。而另一種可能是繪者與作者為同一人,此類書籍的繪者自然能對圖像有較為全面的掌控。

  至於《海內奇觀》成書原因是否具商業利益,林教授認為確實有此可能性,特別是在晚明時期這些科舉不第的文人,往往需要多方發展來維持生計,刊印書籍或是替人主編書籍,就是一種謀生的方式。《海內奇觀》的內容有許多跟浙江地區有關,這一方面或許是楊爾曾較能收集到自己出生地的材料,另一方面或許也具有地方意識的展現,才會把某些特殊地區的景點加以介紹。關於書中景點的呈現,背後是否涉及利益關係者施惠編者,為特定景點宣傳的提問,林教授回應,雖然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但目前尚無相關資料可佐證,不過仍是一個十分有趣、往後可更深入探討的議題。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