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敏教授演講「清代蒙疆地區官茶引地與「私茶」之爭議」紀要

 
講題: 清代蒙疆地區官茶引地與「私茶」之爭議
主講人: 賴惠敏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評論人: 吳啟訥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2020 年 12 月 24 日(四)上午 10:00 至下午 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撰寫人: 謝仁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賴惠敏教授演講「清代蒙疆地區官茶引地與「私茶」之爭議」紀要
 

  本次中研院近史所學術討論會,由賴惠敏教授主講「清代蒙疆地區官茶引地與『私茶』之爭議」。賴教授指出,本文主題接續過去研究,如恰克圖茶葉貿易及近期新作《滿大人的荷包》而來。利用國內外檔案史料探討「西商」,蒙古、新疆延伸至中亞貿易的相關問題。傳統上認為,商人可以自由發展,但清代受國家政策影響極大,如「商道」形成與國家政策有密切關係。本次演講聚焦於湖南安化茶葉運往新疆的兩條路線與其競爭,第一條路線自安化通陝甘抵達新疆,另一條路線則以軍需為名,由蒙古轉往新疆。然問題在於,陝甘一路為官茶歸戶部管理核發茶引,而經蒙古商人則領理藩院的院票,同樣是運往新疆,卻因院票管理上的漏洞而引發爭端。

  賴教授說明,安化茶葉產於湖南資江流域,日人松浦章研究指出,清末安化大約有兩千萬斤的產量,產量雖多,但因地勢低,茶味略嫌苦澀,多製成茶磚出口。清代安化的茶葉由漢水、丹江運到陝西涇陽壓成封,每封五斤,一蓖二封,一引為十蓖。就茶之分級而論,官茶屬於較差的黃茶,商茶為品質較佳的黑茶。有學者認為陝西涇陽水屬鹹質,適合製造茶磚,涇陽成為西北茶貿集散、轉運中心。另外,清代奏摺檔案提到涇陽拆簍改作小封,封面先印潼關廳藍字戳記。及起運赴甘又印潼關廳發行紅字戳記,註明年月日,每運若干引必用大票一張,每引又用小票一張,以便沿途關津驗放,沿河撥役廵查。涇陽壓封、潼關給戳記,再轉到鞏昌給商票,層層手續都由商人出資,每處都有因應體制而生的「科派」費用。

  甘肅設有五茶司,係沿用宋明茶馬貿易而來,與非漢民族貿易換馬。然清代在口外自設牧廠養馬,無需仰賴茶馬貿易。但茶引稅收體制的存續,跟地方財政需求有關,藉由貿易茶葉獲取商捐與陋規銀,如捐助巡撫養廉銀 11,900 兩,以及茶務五司陋規銀 7,500 兩。因陋規銀導致商人常有積欠的狀況,乾隆皇帝採取分限繳納欠款,卻始終沒有解決問題。乾隆朝平定準噶爾之後,將新疆納入版圖。按理來說,陝甘茶葉可以直接銷往新疆,可是根據檔案記載,陝甘官引只增加 1,700 道。可以說清朝官方制度設計,致使陝甘地方並無「翻身」之機。

  分析完陝甘官茶面對的問題後,賴教授接著談及「私茶」,所謂私茶實際上是理藩院發給歸化商人的院票。清朝統治蒙古的經費,制度上由山西巡撫每三年從地丁銀中撥給二十萬兩。而新疆軍餉一年則上百萬,比例差異也很大。基於生活地理條件,歸化將茶送往蒙古,包括安化茶葉。運送路線則自漢口往陝西潼關、涇陽,轉至山西永濟,沿驛站路線北上歸化,後進入蒙古台站,通過科布多到達新疆古城,沿河谷可通行,況且有台站較為安全。商人進出蒙古係領理藩院票,由察哈爾都統、綏遠將軍核發院票。比起張家口來說,歸化的西商繳的稅額低,或有多年使用一票情況。再加上提供蒙古軍需的理由,讓「私茶」有名目可運。賴教授透過檔案發現,官員一年所報稱烏里雅蘇台所需米糧、茶磚都遠大於當地人口實際所需。道光皇帝未曾留意官員虛報問題,最終也只在古城增設稅局了事。此外也要注意,新疆北部伊犁之滿洲、蒙古駐軍飲用陝甘運往的官茶,但喀什噶爾等回民,喝細茶(如白毫等),甚至出口安集延等處的茶,也都是西商所經銷。

  賴教授總結,清朝征服準噶爾後,對蒙古的統治沒有花費太多財力,而是借助大量商人協助。誠如在《滿大人的荷包》中指出,由蒙古王公派員維護蒙古台站,每年花上百萬兩維持交通路線。清朝設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兩處駐防,仰賴商人代墊軍款,因此對於統治者而言,略施小惠讓商人取得茶葉銷售權以為交換。《綏遠通志稿》記載大盛魁聯號在嘉道年間銷售的茶葉有細茶,包括白毫、銀針、黃茶、武夷茶等。該書也提到歸化輸至蒙古的磚茶達數千萬元,從新疆古城的商稅由八千兩增到一萬五千兩來看,銷售新疆的茶葉當在數百萬斤。賴教授提到未來研究將繼續討論左宗棠對甘肅茶引改革、俄國商人在新疆販售私茶等問題。

  講演結束後,評論人吳啟訥教授指出,本文以檔案史料為基礎,彰顯清朝的一統體制,內部經濟交流由朝廷統籌,並以補貼邊疆為主,形成體制差異與漏洞。各地差別模式雖有官員討論,但朝廷未改善制度,而是以權宜之計彌補。吳教授進一步補充,清朝為了北京安危,故族群政治核心在於蒙古,而非新疆、西藏。再者,從地緣條件有兩處值得注意,首先,甘肅前往新疆有天然障礙,反之蒙古到新疆本來就有古道可走。其次,湖南與新疆的關聯,一直延續到清末。最後吳教授說明,道光朝時浩罕曾攻打新疆,以致清政府給予幾乎免稅的回應,這也讓新疆當地維吾爾會攀附成該群體,衝擊新疆稅收短收。賴教授回應,左宗棠改用茶票的改革,基於地緣關係出現湖商,但茶票的量看來不多,可以再進行探索。另外在新疆不穩之後,有些西商是轉往北商路線由恰克圖經俄羅斯進入中亞貿易。

  綜合討論時間,蘇聖雄教授就政策面提問,朝廷不合理的政策係由官員提出,抑或由皇帝一人裁定?賴教授認為乾隆皇帝讓陝甘巡撫奏報官茶引的積弊,但皇帝表示堅毅、不妥協的態度。而道光皇帝則循默避事,任由地方官員處理,這可能跟皇帝統治的手段有關。巫仁恕教授則好奇是否有不同立場官員的討論,賴教授則指出,多數檔案都是以陝甘總督、巡撫抗議為主,朝廷並未改變政策方向。最後,林滿紅教授指出,清代馬匹來源不僅包括蒙古,可能還有新疆、哈薩克等地;西北地域商貿量雖不大,但仍值得注意。其次,在左宗棠晚清建設新疆,進而引出湘系、淮系與海防、塞防的論爭,湖南商人是否參與其中?吳啟訥教授接續討論,補充海防、塞防除在北京中央爭論外,確實與商人有關。如湖南商人往內陸經商,淮商則往海洋發展。甚至或可進一步思考臺灣跟新疆建省的時間,及其經濟議題。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