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明清研究通訊
本期索引
歷年通訊目錄
訂閱/取消電子報
學人專訪與專題報導
活動紀要
出版資訊
演講與會議新訊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明清研究通訊
> 學人專訪與專題報導
本期學人專訪與專題報導
學人訪談錄
more
學人訪談錄:學人訪談錄:專訪巫仁恕教授
在明清研究的領域中,「城市」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不僅擁有複雜的面向與豐富的素材,更曾是許多學術議題與論戰的焦點。在 21 世紀的最初 10 年間,中央研究院曾透過主題計畫,在李孝悌教授號召下,集結多位院內學者組成跨所的研究群,以城市為中心,探討明清時期的社會、文化與生活。這些嘗試也將生活史、文化史...
(觀看全文)
專題報導
more
「AI工具箱:ChatGPT的歷史研究應用」
研究計畫發想與統計分析 本場演講,葉韋君教授以如何使用人工智慧來協助研究為主軸,展現在研究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及與 AI 展開對話。葉教授以近期自身的「近代婦女期刊的翻譯研究」為例,講解其如何結合學術研究和AI。葉教授主要使用的數位工具為付費版的 ChatGPTs;在...
(觀看全文)
David Brophy教授演講「Imperial Encounters with Islam in Qianlong-era Xinjiang」紀要
博大衛教授在本場演講所聚焦的主題,是伊斯蘭教徒與清政府在清朝征服新疆後的互動關係,並試圖解釋雙方對於彼此行為的描述。博大衛教授試圖從新疆與中亞的伊斯蘭史料中,了解伊斯蘭教徒是如何理解、呈現清帝國,以及如何看待清帝國進入中亞的行為;他並且嘗試從清帝國的眾多檔案中,尋找清人如何描述他們所遭遇的新疆伊...
(觀看全文)
蔡松穎博士演講「社會網絡分析(SNA)如何應用於歷史學」紀要
演講伊始,蔡松穎博士從清代歸化城的商人群體與貨幣研究,分享如何在歷史學研究中,實際操作社會網絡分析,以及相關應用的發展性與限制。蔡博士與社會網絡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工具的淵源,源自其博士生時期,擔任許雅惠教授數位人文應用相關課程的助教,因而開始接觸...
(觀看全文)
賴惠敏教授演講「從《恰克圖條約》看中俄邊境的管理」紀要
賴惠敏教授為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專長為清史,研究領域廣泛,涵蓋財政史、法制史、政治史及家族史,出版專書數本、論文數十篇。賴教授2020年出版的《滿大人的荷包:清代喀爾喀蒙古的衙門與商號》,討論清朝如何以有限的經費有效治理喀爾喀蒙古,而商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23年賴教授出版《乾隆的百寶箱...
(觀看全文)
胡白石 (Pierre-Emmanuel Roux) 教授演講「19世紀中葉清朝與朝鮮越境的走私者與天主教的傳播:以朝鮮神父金大建和崔良業為例」紀要
胡白石教授是巴黎西岱大學副教授和法國遠東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 17 至 19 世紀的中朝歷史。本次演講為中研院史語所與法國遠東學院合辦,主題為 20 世紀以前天主教在東亞跨國網絡的傳教活動。胡白石教授以金大建 (1821-1846) 與崔良業 (1821-1861) 的「殉道神父」之聖徒...
(觀看全文)
林文凱教授演講「臺灣與東亞的帝國轉型:牡丹社事件與清帝國秩序的重振與瓦解」紀要
林文凱教授善於將社會學方法引入歷史研究,其研究領域涵蓋社會經濟史、法律社會史、歷史制度論等,主張將臺灣史置於東亞史乃至於世界史脈絡下理解,賦予臺灣歷史現象更深入與宏觀意義。本次演講從 1874 年的牡丹社事件談起,透過東亞史及世界史的視角,探討晚清東亞帝國秩序的歷史轉型。與談人李啟彰教授為東京大...
(觀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