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列表

2022-04-15
What Archaeology for What State?Nationalism, Indigeneity, and Taiwan Prehistory / Frank Muyard(梅豪方) 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主任 /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2022-04-14
塑造典範與凝聚共識:以國防部情報局內部刊物《健行月刊》為例 / 陳昶安(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2022-04-14
明清儒學的生死論述:關於「個體性」的討論 / 呂妙芬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2022-04-12
「跨歷史」(histoire croisée)作為一種方法:以「鄭和下西洋」課題在十九世紀國際漢學界的初興為例 / 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2022-04-12
從文化理論到文化政治:一個觀念的旅程 /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2022-04-11
Slides, Swings, Seesaws / 廖顯禕教授( 美國普吉特海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22-04-11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一個人類學的歷史探索與再現 / 劉紹華教授(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2022-04-11
雪山的回望:青銅時代成都平原的「先人」之地 / 林圭偵 女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2022-04-08
The Caliphate Will Last Thirty Years: A Study of the Emergence of a Sunnī Doctrine through Hadith / 蘇怡文/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2022-04-08
「吉岡喜三郎日記解讀」工作坊暨《警察吉岡喜三郎日記選輯》新書發表會 / 參見議程
2022-04-07
德國史家里斯 (Ludwig Riess, 1861-1927) 史學思想初探 / 陳致宏(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22-04-07
影像考古的挑戰 / 薛常慧(自由影像工作者)
2022-04-07
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 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 / 褚縈瑩 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22-04-06
近代台灣青年雕塑家與日本留學:1920年代到1940年代 / 鈴木惠可 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22-04-06
有望的藥料:日治時期台灣的古柯產業 / 呂紹理 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