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前後清政府的財政平衡問題
|
摘要:
最晚从19世纪30年代起,清政府陷入了长期的财政危险平衡状态, 其收仅敷抵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军费与道光二十三年的户部亏空案使得户部上 下一片哀鸿,清政府经过多方努力,库储至1849年后方始回至千万两左右。到 1853年,又发生了河工和因太平天国战争产生的巨额另案经费近3000万两,清政 府财政自此已无力维持。户部推出的各种补救措施中,以征收商业税和金融改革 影响最大。商税的征收失败导致清政府此后在商业性税收方面除厘金外一直没有 太大起色,厘金也因此承担了恶名;金融方面推出的铸大钱、行钞因未顾及信用 问题和细节考虑不周导致失败,并影响了此后中国纸币的推出与金融控制权的 旁落。
最晚从19世纪30年代起,清政府陷入了长期的财政危险平衡状态, 其收仅敷抵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军费与道光二十三年的户部亏空案使得户部上 下一片哀鸿,清政府经过多方努力,库储至1849年后方始回至千万两左右。到 1853年,又发生了河工和因太平天国战争产生的巨额另案经费近3000万两,清政 府财政自此已无力维持。户部推出的各种补救措施中,以征收商业税和金融改革 影响最大。商税的征收失败导致清政府此后在商业性税收方面除厘金外一直没有 太大起色,厘金也因此承担了恶名;金融方面推出的铸大钱、行钞因未顾及信用 问题和细节考虑不周导致失败,并影响了此后中国纸币的推出与金融控制权的 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