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論壇「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研討會

 
 
主講人: 瞿宛文(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
主持人: 陳永發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近史所通信研究員)、蔡明璋 (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發展與人口研究計畫
與談人: 薛化元 (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子新 (東華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侯嘉星 (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時間: 2022 年 05 月 05 日(四)下午 1:55 至 下午 5:30
相關連結: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news/news.php?Sn=3198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第一、第二會議室
報名資訊:一律採線上報名,4/22 18:00截止,報名網址:
https://www.rchss.sinica.edu.tw/conf/20220505/?fbclid=IwAR0sA9sf_XrDvtHenoW5a8SSh1QBeMVclwyzbz5NHsms9FgDgpoCLnNt3f0

並請注意主辦單位相關公告。

內容介紹:
 

《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重探台灣戰後四大公司民營化的前因後果》
 

《農村土地改革與工業化》描述台灣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之時,為了徵收出租耕地要補償地主,故將公營的四大公司(水泥、紙業、工礦與農林)民營化後以其股票給付地主,做為地價補償中的三成。本書呈現了這事件的過程與其前因後果。

為了配合農村土改而進行民營化的做法前所未有。此事的大時代背景是中國現代化革命,中共土地革命的成功迫使國府來台施行土改,而以公股股票補償地主,既解決部分財源問題,更宣示土改是要促使農村資本轉移到工業,以推動現代化。官僚體系得以有序地主導民營化過程,將四大公司交予本地地主。當時甚多對工商社會應變能力較佳,且擁有既有資源較多的本省地主菁英積極參與,不單試圖影響政策過程,並積極承接企業而成功轉型。缺乏此等條件的小地主,在轉型上則較為困難。

本書呈現高度複雜的四大公司民營化過程,探究作為地價補償的出售公營事業的選取、估價、發行股票與輔導等過程,及其涉及的政商博弈。就日後經營情況而言,民營化成績甚為參差。台泥最成功,農林甚為失敗,而工礦農林售出的47個獨立單位中則不乏經營成功者。

國府此次土改兼顧地主,改革範圍有限,但政策作為卻仍具有革命性的意涵,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強制性現代化政策,清楚傳達了推動工業化的目標。幸而同時間國府的產業政策成功地啟動了戰後工業化,使得土地改革能夠成為與之配合的成功因素。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