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營業船體制與臺灣,1824-1863(Opium Receiving Ships System and Formosa, 1824-1863)

 
 
主講人: 朱瑪瓏教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持人: 謝歆哲教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時間: 2025 年 11 月 13 日(四)上午 10:0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s://www.mh.sinica.edu.tw/UcEvent00_Detail.aspx?eventID=2456&tableName=Event&tmid=21&mid=57
地點: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摘要:
本文指出,英商怡和洋行 (Jardine, Matheson & Co.) 與顛地洋行 (Dent & Co.) 在十九世紀臺灣的鴉片走私,可被視為一種在清朝北京政府主權控制之外的「離岸經濟」(offshore economy)。過往相對立基於中、英官方文獻的臺灣經濟史與對外關係史寫作,較少觸及這個失落的環節。中英天津條約之前,鴉片作為非法商品的幾十年間,怡和與顛地這兩家主要的鴉片貿易者,在中國沿岸發展出「營業船體制」這一特殊措施,在主要港口城市附近的沿岸小港,長期停靠有一定程度武裝的船,做為鴉片的倉庫,並在船上進行買賣,以規避名義上仍視鴉片為非法的主要城市官府高層的目光直視。本文簡介時間長達40年以上的此一制度的起源,並依據藏於劍橋大學的怡和洋行檔案,特別是其中的泉州、廈門、打狗、淡水等地公司內部通信,爬梳這一至少從1821年就在中國沿岸開始的營業船體制,與臺灣的關係。進一步構思這一體制在近代中國或臺灣的「資本主義全球史」研究中的可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