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 年的東亞思想與科學思想史

 
 
主講人: 艾爾曼 教授 (Prof. Benjamin A. Elman)(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及歷史系榮譽教授)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時間: 2017 年 10 月 23 日(一)上午 10:10 至 下午 12:00
相關連結: http://www.chinese.nccu.edu.tw/adplay/adplay.php?Sn=69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 330309 會議室
潘黃雅仙人文講座

緣起
校友潘思源先生有感於世界局勢的快速變化,對於國內大學人文教育產生極大衝擊。因此,特捐贈經費設置「潘黃雅仙人文講座」,邀請國際知名學者擔任講座,一則深化人文研究,厚植本系學術暨教學能量,促進學術交流,一則紀念潘黃雅仙太夫人之行誼。
 
講者介紹
艾爾曼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及歷史系任教多年,曾擔任東亞系系主任,正式職銜為「胡應湘58年中國研究講座教授」。艾爾曼教授的研究範圍含括並融匯歷史、哲學、文學、宗教、經濟學、政治學及科學多個領域,他持續關注的課題聚焦於重新思考西方以及中國、日本、韓國如何看待東亞歷史。他現在的研究課題是18世紀東亞各國之間的文化互動,尤其是中國經學、醫學及自然學對日本德川時代(江戶幕府)以及韓國朝鮮王朝(李氏王朝)的影響。艾爾曼教授編輯、撰寫或合作撰寫了諸多著作,近期著作的中譯本包括《中國近代科學的文化史》(2009)、《經學.科舉.文化史:艾爾曼自選集》(2010)、《科學在中國(1550-1900)》(2016),及一本英文世界史教科書:《世界的聚散分合:從人類起源到今天的世界史》(2008)。艾爾曼教授為美國賓州大學東方研究博士,他成功地推動了普林斯頓大學與東亞諸多學府間的學術交流,並曾長期在上海復旦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及任教。
 
 
 
重新思考中國在全球史的印象, 1590-1890
Re-thinking the Image of China in Global History, 1590-1890
時間:10月20日(五)上午10:10
 
1800年的東亞思想與科學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to 1800
時間:10月23日(一)上午10:10
 
為什麼「賽先生」中文叫作「科學」?
Chinese Science and Culture since the Sixteenth Century
時間:10月25日(三)上午10:10

 
地 點: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330309會議室
報名網頁:https://goo.gl/aNEpc3
 
講題摘要請見 http://www.chinese.nccu.edu.tw/
 
  •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 贊助單位:政大思源基金
  • 聯絡方式:(02)29393091#62302 張助教
 
 
 
 
 
(二)  1800年之前的東亞思想與科學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 to 1800
 
時間:10月23日(一)10:1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09會議室
主持人:車行健 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講綱:
 
直至最近,1500至1800年間世界性的科學史主要是從歐洲科學發展的視角被講述,即使是以比較為主旨的敘述亦是如此。因此,1550年以來晚期中華帝國與早期現代歐洲之間有關自然學的意義以及重要性的,具爭議特質的互動關係很少為人所知。歐洲中心論對現代科學的描述儘管不至於一元,但仍然以宣揚西歐科學發展的勝利及非西方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失敗為專一歷史目的。通常這一方面的歷史敘述不加質疑地重現十七世紀基於新教倫理的科學革命或中世紀天主教中的現代科學萌芽。
 

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