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新祖: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任教,协助创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一九八○年代率先将当代西方思潮批判性地引介进入专业的中国思想研究、广泛影响及於中文世界人文社会学圈。其文章经常发表在也是他帮忙创办的《当代》、《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上,所译铸的「时空性」、「相互主体性」、「比较分析的措辞」等重要观念用语至今仍脍炙人口。 宋家复(译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台大历史系助理教授。
本书虽以焦竑一人的思想为焦点,但绝非一般意义下的思想传记,而将焦竑思想作为明中叶以来新儒思想内部演变的缩影,突显中国近代思想史自晚明至於前清的发展特色与重大转折。 全书透过对於焦竑思想的系统性以及其在晚明与清代初期思想脉络中的「时空性」(placedness)之分析来探讨传统中国近世思想史上的三大问题:一、晚明新儒学者内部「三教合一」运动的独特性;二、程朱与陆王之争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三、清代初期「汉学」的「论述意义」(discursive significance)。这三大问题息息相关,所显示的是新儒内部思想的「重构」(restructuring)。 这种「重构」涉及一系列的相应变化──在形上学与宇宙论方面有日本学者山下龙二所说的理气一元的「気の哲学」的出现,在本体论上有心性二元的瓦解,在知识与修身论上有人心、道心二心说的崩溃,在语言观上则因对於名实之间关系的反思而产生一种与释道两家以及古典儒家都不相同的「神秘怀疑论」。
谢辞 第一章 问题 正名 宗教折衷:晚明时期从传统出发创新 新儒思想的驱力 第二章 其人 家庭背景与早年教育 与泰州学派的关连 作为一位「狂禅」 政治参与与辨章学术 退休 第三章 一个折衷思想家对程朱正统的批判 「太严」与「陋」 「支离」、「强制」与「乡愿」 孟子与偏离 三教:真理与不真理 第四章 神秘主义与多元主义 焦竑思想中的语言与真实 偏离古典儒学的规范 与佛教及道教的交会 作为多元主义的神秘主义:焦竑与文本性的问题 第五章 一套综合的新儒思想之为重构的新儒思想 天、性与道 心与情 学与圣人 第六章 新儒思想的重构 附录:焦竑所编撰的各种着作 重要书目 索引 译者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