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中文版
|
Sitemap
News
About
Newsletter
Events
Projects
Publications
Academic Resources
Newsletter
Current Issue
Previous Issues
Subscribe/Unsubscribe
Special Features
Project Reports
Publications
Lectures and Conferences information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Location:
Home
>
Newsletter
> Special Features
Special Features
專題報導
more
「第一屆中研學術大會」會議報導(人文組四所聯合發表會)
中央研究院為促進不同領域學者間研究成果和願景的交流分享,於今年 6月 30日至 7 月 3 日舉辦第一屆「中研學術大會」。每日上午為各所中心推選,並由遴選委員會票選具前瞻代表性的研究團隊或個人進行「全體大會」演講。下午則是各所聯合舉辦不同形式的會議。此次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
(觀看全文)
徐兆安教授演講「天吏:明清科舉考官的閱卷工作」紀要
本次演講,是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上升的階梯──清代士人的科考生活」展覽 (2024.10.19-2025.04.16) 系列演講的第三場。主講人徐兆安教授,近年潛心研究明清至近現代的考試制度,不僅進行了許多細緻的考證,更將討論擴及政治、社會、文化等各種層面。就徐教授看來,科舉研究發展至今...
(觀看全文)
岸本美緒教授演講「改姓與復性:明清時代江南士人的家族認同與社會流動」紀要
本次演講,是岸本美緒教授於東海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重返江南:明清交替時期的民眾與社會」學術座談會上,發表的主題演講。岸本教授是明清社會經濟史的專家;明清社會經濟史為日本學界於 20 世紀後半開展的重要領域,最初主要聚焦於江南,包括岸本教授自己的研究,亦是以松江府為起點。儘管隨著 1980 年代的...
(觀看全文)
宋念申教授演講「《尼布楚條約》與東亞地圖國家的形成」紀要
宋念申教授,現為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及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宋教授的研究興趣為區域及全球史視角下的中國近現代史、邊疆與民族、東亞史、城市、歷史地理等。著有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
(觀看全文)
宋念申教授演講「當『亞細亞』遇見『九州』:重思利瑪竇與衛匡國的中西地圖交流」紀要
在本次演講中,宋教授以傳教士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10) 與衛匡國 (Martino Martini, 1614-1661) 為切入對象,從東、西地圖學或地理學知識「相遇」的角度,探討九州和「五大洲」兩種大地的想像,是如何形塑亞洲這一概念。 先從利瑪竇談起...
(觀看全文)
林凌瀚教授演講「時限與無限:《金瓶梅詞話》中貫穿敘事、媒介與身體的一個共通邏輯——兼論一般對於西門慶死因的誤判」紀要
兩種時間觀:線性與循環 本次演講中,林凌瀚教授指過去三十年的媒介理論研究與印刷文化史,顛覆了傳統文人評點話語講求的文章組織。可是他進一步提出:在另一層面上,文章組織其實可通過印刷媒體的的具體操作反過來獲得...
(觀看全文)
朴敏洙教授演講「實物為本、多源互證:從丙子胡亂期朝鮮賄賂事件看《清太宗實錄》的改修軌跡」紀要
實物國書:以朝鮮史料重建賂銀始末 演講伊始,朴敏洙教授說明以丙子胡亂期朝鮮賂銀案為研究樣本之緣由:其一在於台灣、韓國、中國、日本皆有完整保存之史料;其二是賂銀案涉及朝鮮與清朝敏感的雙向關係,透過研究文獻改修軌跡,得以探究編修者的政治考量與態度變化。 朴教授以文獻考古學為研究方...
(觀看全文)
盧正恒教授演講「十九世紀初俄羅斯帝國環球旅行的太平洋調查與繪製」紀要
盧正恒教授以長年投入「新清海洋史」(New Qing “maritime” History) 的研究視角,試圖重構清帝國對海洋的認識與治理框架。除了從清帝國視角理解其對海洋的認識外,也企圖採用過去較為罕見的外文材料,配合比較帝國史 (comparative imperia...
(觀看全文)
劉序楓教授演講「從『唐館』到居留地——近代長崎華僑社會的形成」紀要
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教授,目前主持的主題研究計畫為探討 19、20 世紀之交日本長崎華商泰益號在東亞海域的跨國貿易網絡。為了協助主題研究計畫成員及南部地區學者了解長崎華商的起源與發展,特別邀請對明清時期中日貿易及東亞海域交流史有深入研究的劉序楓教授至南部院區演講。 劉序楓教授演講的主要內...
(觀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