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中文版
|
Sitemap
News
About
Newsletter
Events
Projects
Publications
Academic Resources
Events
Conferences
Scholar Interviews
Thematic Reports
Lectures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Location:
Home
>
Events
> Lectures
演講活動
劉序楓教授演講「從『唐館』到居留地——近代長崎華僑社會的形成」紀要
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教授,目前主持的主題研究計畫為探討 19、20 世紀之交日本長崎華商泰益號在東亞海域的跨國貿易網絡。為了協助主題研究計畫成員及南部地區學者了解長崎華商的起源與發展,特別邀請對明清時期中日貿易及東亞海域交流史有深入研究的劉序楓教授至南部院區演講。 劉序楓教授演講的主要內容,是透過貿易、居留制度、宗教文化等視角...
(觀看全文)
盧正恒教授演講「十九世紀初俄羅斯帝國環球旅行的太平洋調查與繪製」紀要
盧正恒教授以長年投入「新清海洋史」(New Qing “maritime” History) 的研究視角,試圖重構清帝國對海洋的認識與治理框架。除了從清帝國視角理解其對海洋的認識外,也企圖採用過去較為罕見的外文材料,配合比較帝國史 (comparative imperial history) 的角度來反向認識清...
(觀看全文)
朴敏洙教授演講「實物為本、多源互證:從丙子胡亂期朝鮮賄賂事件看《清太宗實錄》的改修軌跡」紀要
實物國書:以朝鮮史料重建賂銀始末 演講伊始,朴敏洙教授說明以丙子胡亂期朝鮮賂銀案為研究樣本之緣由:其一在於台灣、韓國、中國、日本皆有完整保存之史料;其二是賂銀案涉及朝鮮與清朝敏感的雙向關係,透過研究文獻改修軌跡,得以探究編修者的政治考量與態度變化。 朴教授以文獻考古學為研究方法,建立實物為本、多源互證的分析框架。先...
(觀看全文)
林凌瀚教授演講「時限與無限:《金瓶梅詞話》中貫穿敘事、媒介與身體的一個共通邏輯——兼論一般對於西門慶死因的誤判」紀要
兩種時間觀:線性與循環 本次演講中,林凌瀚教授指過去三十年的媒介理論研究與印刷文化史,顛覆了傳統文人評點話語講求的文章組織。可是他進一步提出:在另一層面上,文章組織其實可通過印刷媒體的的具體操作反過來獲得證實。敘事與媒介、有序與無序之間表面上的...
(觀看全文)
劉士永教授演講「蠡測東亞醫學現代性的軌跡」紀要
演講伊始,劉教授以「醫學界如何看待我們?」、「歷史學界又怎麼看待我們?」、「醫學史乃至於公共衛生史,能對當代的日常生活產生什麼啟發?」三道醫學史研究者時常遇到的難題,開啟這場演講。劉教授指出三個方法論上的思考方向:一、重新界定「現代醫學為何」,理解「現代」(modern) 在東亞醫學史上的意義為何?二、重新重視東亞,透過東亞建構出非西...
(觀看全文)
徐興慶教授演講「水戶學的源流——德川慶喜與澀澤榮一」紀要
徐興慶教授為日本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研究所博士、日本九州大學日本史研究所博士,現為東吳大學日文系專任客座教授、中國文化大學特約講座教授、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董事等,2021 年(令和 3 年)曾獲日本外務大臣個人表彰。研究專長為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日本文化史,尤以近世日本儒學、宗教及朱舜水 (1600-1682) 研究為...
(觀看全文)
紺野達也教授〈琉球蔡大鼎及其漢詩文管窺——兼談琉球漢文學研究之歷史與課題〉演講紀要
演講伊始,紺野教授首先對琉球漢文學的歷史脈絡進行基本介紹。琉球漢文學,作為近世所發展成為的文藝,其創作群體除僧侶外,主要集中於士族階層。更進一步來說,在琉球王國中,創作漢詩文的士族,基本上都是以久米村和首里為核心。關於琉球漢詩文的文獻,主要是刊刻於福州與日本兩地,其刊本與鈔本現今藏於沖繩縣、日本、中國及夏威夷等地。因二戰末期戰火頻仍,...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