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五次活動紀要

 
報告人: 劉德明(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李慧琪(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召集人: 林月惠
時間: 2012 年 6 月 28 日(星期四)下午 2:00
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
與會者: 李瑞全、楊祖漢、沈享民、楊自平、朱湘鈺、陳佳銘、賴柯助、 謝居憲、劉德明、黃瑩暖、李慧淇、黃崇修、吳銘峰、陳繪宇、 許惠敏
 
「明清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第五次活動紀要
 

  本次「明清思想世界與東亞研究工作坊」討論會,發表人為劉德明(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及李慧琪(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共十五人出席。

  劉德明教授的論文是〈吳澄《春秋》學初探——以朱子《春秋》學對比為核心〉。歷來論及吳澄《春秋》學內容,多認為其承繼朱子《春秋》學。本文以吳澄所著的《春秋纂言》為主,蒐羅書中引述朱子之文獻,並討論其採擷朱子之說的意義,進而對比吳澄引用朱子及啖助等人《春秋》學的比例,用以說明吳澄以「屬辭比事」為主的《春秋》學方法。文中第三節主要討論《春秋纂言》中改動《春秋》經文的問題。吳澄在《春秋纂言》中判斷《春秋》經文有誤的情況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指《春秋》經的文字有誤;第二類是指《春秋》經文有衍字;第三類則是《春秋》經文有缺字,而吳澄則直接以□補在經文之中,此即《四庫全書總目》所謂的「補以方空」。三類中以第三類數量最多。至於吳澄如此主張的原因在於:經此改動後,《春秋》經文更一致化、單純化,因而也就不必發展出許多複雜的義例來說解《春秋》,這也正是吳澄最重要的目標。文末並從「例」與改動經典文獻兩部份,討論吳澄《春秋》學與朱子的關係。

  本次報告中,與會學者提出許多寶貴意見。有學者認為吳澄對經文的改動相較於朱子改動〈古本大學〉,不論幅度與內容皆無法相提並論,且經文經吳澄改動後,對整體意義的影響未必可觀。報告者解釋,若從整體觀之,朱子改動的幅度當然大於吳澄,但吳澄對於《春秋》的改動,在方向上確與朱子相類。此外,改動經文後,許多複雜的「義例」即被消解。亦有學者問及吳澄《春秋》學在內容上的特色及其對後代《春秋》的影響。報告者解釋,本論文僅討論其解經方法,這是最基礎的工作,至於內容上的特色及其對後代《春秋》的影響,則必須有更多的研究後才能有更確切的論述。

  李慧琪教授的論文為〈王廷相的氣論〉。由於王廷相提出以元氣為本及反對性善論的思想,向來易被視為唯物論,但其實一般重氣的儒者,常有即具體的作用言本體的企圖,論及作用時,往往兼涵本體的活動、氣化的活動兩義,且兩者界線常是不明確的,以至於對本體的超越性可能有弱化、減殺的情形,但這也是此一思路之特色所在。因此本文的重點主要是順著這條共通線索,從「離氣無理」、「離氣無性」兩方面,對王廷相以元氣為本、反對性善說等主張進行討論,試圖呈現王廷相之學的用心所在。文中認為王廷相言「離氣無理」的重點,並非在突顯本體的超越性,因為這樣的說法在他看來是流於懸空抽象的,故其強調的是本體的內在性,本體的意義就在具體的生化作用中。而王廷相對於性的理解並非著重於性善作為成聖根據之義,因為現實中,人為善的艱難時時可見,所以他更強調性具善惡而成性,即現實中,人的表現有善有惡,人應在具體生命中去實踐、完成善。

  與會學者針對論文所提出的建議大體有幾項重點:首先是關於王廷相思想哲學性的建立,由於王廷相對於天理、性善並無肯定,順著氣化之說如何談一個為善根據,使王廷相哲學能有自身的價值,是值得再思索的。其次是王廷相思想的淵源發展,除論文中所提及的張載外,學者們更分別提出王廷相思想與管子精氣說、漢代氣化宇宙論及荀子性論等有密切相關,宜再做連結比較。且從元代到清代,有不少與王廷相有類似思路的學者,亦可再做討論。最後,學者也提供了日本學界與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當中對於氣論的研究方向,如氣論分系等,讓作者參考,以開拓更多研究的可能性。v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