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文化讀書會第四次聚會紀錄

 
報告人: 林麗月
時間: 2002 年 10 月 18 日
 
消費/文化讀書會第四次聚會紀錄
 

奢侈論—明清消費觀念的幾個問題

一、奢儉與本末:從《管子‧侈靡》篇的討論說起

二、介紹幾種明清奢侈論的文獻

三、明清奢侈論所反映的消費觀念
(一)禁奢論中的「奢僭」說
(二)反禁奢論中的「工賑」觀念
(三)奢吝說與保富論
(四)一人奢與天下奢
(五)炫耀與品味

四、奢侈論與明清之際的歷史觀
(一)現代性:資本主義萌芽論
(二)正風俗:秩序危機論

文獻摘抄

1.《管子‧侈靡》

(1) 章太炎:「《管子》之言興時化者,莫善於〈侈靡〉,斯可謂知天地之際會,而為〈輕重〉諸篇之本,亦泰西商務所自出矣。」(章太炎,〈讀《管子》書後〉,1899,《益世報》)巫寶三因以章氏為「〈侈靡〉篇卓越的經濟思想在近代最早發現者」。

(2) 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歷史研究》1954:3,27-62。

(3) Lien-sheng Yang,"Economic Justification for Spending:An Uncommon Idea in Trational China,"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20(June,1957).楊聯陞批評郭沫若用過於現代的名詞來處理這段文獻,因為他採用了毫無必要的術語「全面就業」。並指出,郭沫若文中有一些觀點上的歧義:一、以消費與就業兩者之間的可能關聯來為奢侈辯護。二、強調商業而不重視農業。三、把奢侈限制為中層富裕之家的慾望,而將民眾與統治者排除在外。四、把士大夫和地主合為一個集團,以商人為另一集團,雖然兩者可能一樣富有。

(4) 巫寶三:《管子‧侈靡》篇論述的是剝削階級的侈靡消費。其特異之處在把侈靡消費問題理論化。不僅闡述消費的作用和政策,而且提出論述的哲理依據。巫氏認為,本篇是古代思想家對經濟問題所做最早的專題分析。

2.陸楫,〈禁奢辨〉

余每博觀天下之勢,大抵其地奢,則其民必易為生;其地儉,則其民必不易為生者也。何者?勢使然也。今天下之財賦在吳、越,吳俗之奢,莫盛於蘇、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繡者,不知其幾。何也?蓋俗奢而逐末者眾也。只以蘇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時而遊,遊必畫舫、肩輿、珍羞、良醞、歌舞而行,可謂奢矣。而不知輿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幾!故曰:彼有所損,則此有所益。若使傾財而委之溝壑,則奢可禁。不知所謂奢者,不過富商大賈、豪家巨族自侈其宮室、車馬、飲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者,則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紈綺奢,則鬻者、織者分其利,正孟子所謂「通功易事,羨補不足」者也。上之人胡為而禁之?……要之,先富而後奢,先貧而後儉,奢儉之風起於俗之貧富。雖聖王復起,欲禁吳、越之奢,難矣。

3.郭子章,〈奢儉論〉

…夫奢者縱一己之譽而激天下之怒,故其禍烈而猶可制;儉者失萬民之欲而叢天下之怨,故其禍遲而不可復收拾。予故曰:以美名蒙實禍,人主未必知也;而談者不得夫子之意,徒執二寧之說為人主勸,夫使人主之儉而害止於固也,吾亦寧之,而人主之害不止於固也,則尚安得聽寒儉小人之議以禍國人哉!(奢儉論上)

夫人主之儉止於其身,而欲為天下國家計,即明主不得儉也;人臣之儉亦止於其身,而欲為人主畫天下國家計,即藎臣不得儉也。(奢儉論下)

4.鄭梁,〈儉論〉

今自勳戚世冑,以及卿相大臣,特豐衣美食耳,其權子母固競錐刀也,其待親戚友朋,固較量錙銖也,可謂不與士庶同乎?世徒以其美衣豐食,似乎不儉,而輒復以草野小民之鄙嗇繩之。人情固有自私自利之心,聽其言也,順而易入,於是一絲一粟不肯輕出,而財日上積而不下流,至使天下之農工商賈,不得挾所業以養食於富人。是古之貸錢出息,食客數千者,猶以其奢也,而奪人者亦時而與人;今之粟紅貫朽、登壟罔利者,直以其儉也,而奪人者不惟不復古人,且將以其奪之人轉輾而為奪人之具不已,天下財源之日竭,民生之日困,毋乃皆此儉之一言誤之乎?

5.魏世傚,〈奢吝說〉

奢者之靡其才也,害在身;賃者之譏其才也,害在財。害在身者,無損於天下之財;害在財,則才近而民窮矣。今夫奢者,割文繡以衣壁柱,琢珠玉而飾用其器,倡優飲酒,日費百萬,然必有得之者,其才未始不流於民間也。

6.王士性,《廣志繹》,〈兩都〉

姑蘇人聰慧好古,……又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俗者,則隨而俗之。其賞識品第本精,故物莫能違。又如齋頭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為尚。尚古樸不尚雕鏤,即物有雕鏤,亦皆商周秦漢之式,海內僻遠皆效尤之,此亦嘉、隆、萬三朝為盛。

7. 張岱《琅嬛文集》,〈又與毅儒八弟〉

吾浙人極無主見,蘇人所尚,極力模仿。如一巾幘,忽高忽低,如一袍袖,忽大忽小。蘇人巾高袖大,浙人效之,俗尚未遍,而蘇人巾又變低,袖又變小矣。故蘇人常笑吾浙人為「趕不著」,誠哉其趕不著也。不肖生平倔強,巾不高低,袖不大小,野服竹冠,人且知為陶庵,何必攀附蘇人始稱名士哉?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