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rence C. Hsia, Sojourners in a Strange Land: Jesuits and Their Scientific Miss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9) 書摘分享

 
召集人: 呂妙芬
時間: 2011 年 6 月 8 日
與會者: 王正華、王超華、周啓榮、呂妙芬、楊瑞松、孫中曾、陳耀煌、賴惠敏、賴毓芝、葉毅均、王士銘、徐維里
 
Florence C. Hsia, Sojourners in a Strange Land: Jesuits and Their Scientific Miss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9) 書摘分享
 
Florence C. Hsia, Sojourners in a Strange Land: Jesuits and Their Scientific Miss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9).

  本書主要討論來華耶穌會士如何選擇以科學傳教、以科學家的身分再現自我形象,讓科學與耶穌會在華的宣教事業取得緊密的聯繫。作者分析耶穌會士書寫的文本及其自我再現的手法與目的,尤其強調耶穌會在歐洲的處境,及其所生產的文本在歐洲所引發的效應。本書雖以「中華帝國晚期」為名,但事實上主要討論偏重歐洲,尤其是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所支持的宣教事業與科學觀察。作者除了說明耶穌會士與法國皇家科學院的關係,也分析耶穌會士對中國宣教經驗的描述,並考察他們在亞洲進行的科學觀察報告在歐洲被出版與引用的情形。

  全書共八章,第一章為全書概論;第二、三章處理法國耶穌會士入華前的歷史,分別以利瑪竇和南懷仁的文本,說明他們如何以數學家身分來再現在華的耶穌會士。作者先簡要說明耶穌會士文本的生產機制,包括耶穌會內部對書信的規範、不同教區通信報告的時間差異、設定讀者之差異(內部流通或公開出版)等。再以《利瑪竇中國札記》在歐洲出版為例,說明利瑪竇如何將自然科學知識與神的旨意緊密聯繫,賦予數學家上帝聖徒的身分,並以此來定位在華耶穌會士的工作。

  至於南懷仁 1678 年的信,主要要求歐洲派遣更多宣教士來華,此信對於日後法國耶穌會士來華影響頗深。該信詳細描述 1660 年代曆獄事件中宣教士所遭受的迫害;事實上,耶穌會在中國教區的殉道者不多,曆獄事件則讓宣教士成為殉道者。作者分析南懷仁書寫的策略,說明當時歐洲對於耶穌會士採取向上層宣教的策略、進入宮庭為官僚的作法,頗有批判之聲,南懷仁的書寫除了強調宣教士的犧牲殉道外,也有迎合耶穌會內部重視教育的一面,同時又符合從利瑪竇以來所採取科學宣教的形象,此亦符合歐洲一般讀者的期待。

  第四章至七章進入本書主要討論的內容,即法國耶穌會士入華宣教、在亞洲進行科學觀察、他們所生產的文本在歐洲出版的情形,以及相關知識與法國本土的科學和閱眾的關係等。第四、五章以 Guy Tachard 的《暹邏遊記》為主要文本,Tachard 說明法國向亞洲派遣宣教士的政策同時具有宣教與科學的雙重目的,他也引用白晉的紀錄,但比白晉更強調科學的角色。1688 年,白晉、洪若翰等法國耶穌會士以國王數學家的身分入華,作者說明他們受過良好的科學訓練,尤其洪若翰更是重要的科學家,其與法國皇家科學院關係也十分密切。作者留心考察耶穌會士在亞洲的科學觀察報告送回法國之後被公開出版、被引用的情形,雖然洪若翰的天文觀察確實被法國天文學家 G. D. Cassini 採用。不過,整體而言,這些報告所造成的影響很有限,且愈來愈不重要。作者也指出,《暹邏遊記》的書寫形式更接近遊記文類,與不像一般科學報告不同,此也讓此書更像奇聞野趣的報導。

  第六、七章討論科學學術文本的生產。作者比對耶穌會士的科學觀察紀錄,被以科學文本形式出版的情形,指出與《暹邏遊記》有相當差異。洪若翰離華則代表法國耶穌會士在華科學宣教事業之衰,而十七世紀末法國皇家科學院排斥耶穌會士、亞洲測觀所得的結果無法達到科學水準,以及法國對華耶穌士的支持日益減少等因素,都使得法國在華科學宣教事業走向衰微。

  第八章以李明《中國近事報導》與杜赫德《中華帝國全志》為主,探討十八世紀的文本如何呈現中國。李明以宣教士個人書信的形式出版,有別於遊記體文本,這些書信反映宣教士書寫的多樣素材與多元觀點,性質亦較混雜,但頗引起歐洲閱眾的興趣。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志》則以更寬廣的角度來寫中國,雖然作者從未到過中國,但他的書詳細紀載了中國的歷史、風土、文化,在歐洲引發很大的回響。杜赫德也詳細記載、讚揚入華耶穌會士的宣教成就,仍表彰他們數學家的身分對於宣教的意義。不過當時禮儀之爭愈演愈烈,耶穌會的角色也引發許多質疑,耶穌會在中國的宣教事業終於走入歷史。v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