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第五次討論會紀要

 
講題: 明清易代之際一個川東士人傳記探微:〈李處士傳〉及其相關史料研究
主講人: 唐立宗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時間: 2015 年 9 月 19 日(六)下午 3:00 至 5:00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4 樓視聽教室
撰寫人: 陳妘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第五次討論會紀要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人物史料研讀會」於 2015 年 9 月 19 日,邀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唐立宗教授進行本年度第五次史料研讀分享。唐教授專長為明代華南社會經濟史。今日分享的明清之際川東士人李開先,其實離唐教授原先江西、福建、廣東等華南地區的研究領域較遠;但因見材料有所感,故著手研究並提出心得和與會來賓討論。

  李處士,名開先,四川重慶府長壽縣龍市里人,萬曆四十三年 (1615) 舉人。唐教授於今年二月初赴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善本書室查閱材料,無意間發現李開先〈盤餐錄〉,全文僅三千多字。經查詢,發現〈盤餐錄〉在民間有抄本,但是難以找尋;而官方記載如民國《長壽縣志》,僅擷取有關張獻忠及姚黃之亂的部分。在多方查找之下,得知四川文史學者提及且讚賞〈盤餐錄〉的價值。

  唐教授首先分享《長壽縣志》之版本流傳。明代《長壽縣志》沒有留存,清康熙五十三年 (1714) 時乃根據康熙二十四年 (1685) 的版本修訂新的地方志。唐教授指出,《長壽縣志》有點類似變相的族譜,許多李家的記載都在縣志中體現出來。而康熙五十三年的版本就收錄了何其徽的〈己卯刻孝廉李公本傳〉,後光緒元年 (1875) 重修《長壽縣志》時改為〈李處士傳〉[1],史語所有藏本。民國《長壽縣志》仍收錄〈李處士傳〉,但並未列出作者為何其徽。

  接著唐立宗教授為我們導讀〈李處士傳〉,作者何其徽與李開先為前後期舉人,從何其徽所作傳記可看出,李開先中舉後第二次赴京並沒有到北京去,乃因遇到變故。而後李開先隱居數十年不仕,辭謝大清四川制撫之邀,為標準遺民的行為。李處士喜讀性理諸書,著作十餘種,今日僅存〈盤餐錄〉。另外,唐教授也提到,關於李開先的記載不多,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提及李開先撰有〈周易辨疑〉,並記載李開先為來知德 (1526-1604) 的學生。不過,唐立宗教授認為來知德在世期間,李開先尚未出生,故此記載應有所誤差。

  而此次的重點史料〈盤餐錄〉,並非當時的記載,而是李開先過了二、三十年事後回憶逃難過程,所以有些日期不太準確,需要比對其他史料。第一段記錄了崇禎年間事蹟,並教誡子孫。

  崇禎十二年 (1639) 記李開先前往南京,而當時北方已有動亂,但李開先並未覺事態嚴重,認為流寇騷擾應稍後即平定。隨後他又從南京至北京赴試,路途中見黃河以南地區避寇逃難者數千人。

  十三年 (1640),在北京放榜後聽聞流寇入關中、黃河一帶,後過河南衛輝府時見死人枕藉於道,動亂加劇。

  十六年 (1643) 末,自北京輾轉回到家鄉,家人意外其生還於姚黃之亂。回家後家鄉情況亦不平,官民皆以舟為家,以便隨時逃亡。

  十七年 (1644) 記張獻忠事蹟,於此年聞流寇已抵萬壽縣,上千人乘舟逃亡以避其鋒。李開先首先逃至重慶府城,後投奔鄰水之華陰山。

  有趣的是,崇禎十七年之後,李開先仍使用崇禎紀年,崇禎十八 (1645)、十九年 (1646) 皆用數字並干支紀年;再隔一年,丁亥年便只留干支紀年,此年應為永曆元年 (1647)。但為何李開先不以此紀年,原因存疑,唐教授認為不排除後人抄本更改的可能。丁亥春,相國王應熊邀李開先至涪州,並記逃亡人民之情狀,甚至有人不如豬之說。此時地方軍閥兵驕將傲,對地方的騷擾更嚴重了。

  而後,李開先於戊子年 (1648) 出走彭水,不得已而受彭水縣令一職,唐教授於此點出李開先的確有擔任南明政權的官職。次年即謝官歸隱,但仍錄自身當時為官之政績,並記居彭水八年間物價變化及人民流離之情,最後於丙申年 (1656) 啟程回故里。李開先以「盤餐」作為此篇之名,取自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以此告誡子孫亂世起於飢荒、飢荒起於乾旱,必當居安思危。

  此一史料反映晚明士人養尊處優,不問國家大事。李處士於崇禎年間兩次趕考,自四川至北京途中之遭遇,可看出華北地區動亂已劇,但江南仍為遊山玩水勝地,此說法可與其他史料互相印證。其特殊性在於〈盤餐錄〉記錄了彭水縣之事,有些甚至是《彭水縣志》都沒有記載的。

  最後,唐立宗教授也分享 7 月至貴州參與南明史學術研討會一事。南明史研究中心成立於貴州安龍縣,因安龍為南明永曆政權的國都。此一會議主題包括「南明政權建設與抗清鬥爭」、「永曆政權與安龍、南明歷史遺跡的發掘與研究」、「南明歷史文化與安龍旅遊發展」等內容,從中可見有關南明史的研究近況。

[1]〔清〕何其徽,〈李處士傳〉,收入〔清〕張永熙修,〔清〕周澤傅、張炳炎纂,《長壽縣志》(光緒元年刻本),卷 10〈藝文上〉。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