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東亞英文史料讀書會」第七次讀書會紀要

 
講題: 以 Despatch 為中心的海關資料體系
主講人: 侯彥伯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主持人: 李佩蓁博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時間: 2019 年 12 月 6 日(五)上午 10:30 至下午 12: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 四樓會議室
撰寫人: 黃寶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生)
 
「十九世紀東亞英文史料讀書會」第七次讀書會紀要
 

  本次讀書會邀請到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特聘副研究員侯彥伯教授與大家分享其從事海關研究的史料運用經驗。侯教授由於職務之便,得以大量利用廣東省檔案館的粵海關檔案。本次讀書會即是實際展示他整理的粵海關 Despatch 資料,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資料進行研究。

  Despatch 指的是海關內部生成的公文。在英文中,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公文都稱為 Despatch,但是中文會因為上下級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例如 1945 年以後總稅務司發給稅務司的公文稱「訓令」,但從資料中看不出稅務司發給總稅務司的公文其中文稱謂為何。這些中文稱謂也會隨著時間而有異動,例如 1874 年赫德所發的總稅務司通令中有規定,若總理衙門有需要這些稅務司之間往返公文的中文副本,則將之稱為「申呈」。

  侯教授表示,海關資料非常龐大,因此大家時常不知該如何使用,甚至搞不清楚海關檔案和海關出版品兩者有何不同。海關出版品是我們較常看見的海關貿易報告,已有哈佛大學整理出版、中研院已購入之 China, the Maritime Customs Publications 的 111 卷膠卷,還有吳松弟教授整理出版的《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未刊中國舊海關史料:1860-1949》。有別於海關出版品,海關檔案指的是海關內部生成的文件,例如公文、電報、信函等(如附表)。而這些類型的海關檔案,1902 年之前的部分主要收藏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02 年以後的部分則大多收藏在中國各省的檔案館中。



 

  以上是目前我們熟知的海關檔案。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海關檔案中目前尚未有對 Despatch 做編目整理,Despatch 仍有相當的發掘空間。目前介紹 Despatch 的著作有畢可斯 (Robert Bickers) 和方德萬 (Hans van de Ven)整理主編的微縮膠卷 China and the West :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chive from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Nanjing (London : Primary Source Microfilm, Thomson/ Gale, 2005-2007),以及方德萬 (Hans van de Ven) 的《潮來潮去》(Breaking with the Past: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nd the Global Origins of Modernity in China, 2014)。前者對 Despatch 介紹較少,主要介紹的檔案是半官函,他認為半官函的數量及內容都相當豐富。不過,侯教授親自去廣東省檔案館查閱的結果,發現事實上 Despatch 不論在數量或是信息量上都遠遠超越半官函,但因為數量實在過於龐大,故較難整理出版,也因此較少人使用

  接著,侯教授以粵海關的 Despatch 為例,介紹 Despatch 的格式。


 

  附圖最上方的括號中,書寫的是該 Despatch 的事由,通常是一件 Despatch 一項主題。左上方的 (NO.6026)/(I.G.) 指的是粵海關稅務司發給總稅務司的第 6026 號 Despatch,右上方則為發函地點及時間。緊接著為正文內容的書寫,最後是書寫人的署名及職務。不過簽署的人名往往難以辨識,侯教授也分享了他的小訣竅,由於知道 Despatch 的時間,可以從時間和發函的海關,對照新關題名錄。不過新關題名錄是以年為單位,如果是在一年之中發生的調動,可能會無法對應,此時可以從季報找尋線索。在海關接管常關後,各稅務司也會以 Despatch 向總稅務司報告,但會在公文上標注 NC (native customs) 及其相關編號。因此要搜集常關資料最好的辦法是去找標注有 NC 的公文,但會有跳號問題,或者有些公文明明是在講常關的事情,但是沒有編號。公文的側邊標有斜線,表示有附件,但這些附件並不容易找到,因為它們並沒有與公文的正文保存在同一處,應該是一開始海關自己就把兩者分開。很多海關出版品的內容其實來自於 Despatch,但是並非全部選入,多是主題式的節選,因此如果只看出版品可能就會有資訊缺漏的問題。

  侯教授為了用數量來告訴大家 Despatch 的信息相當豐富,因此做了 1902 年到 1904 年稅務司發給總稅務司的 Despatch 統計。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到,有關人事的討論是最多的,另外還有收支帳款、港務河道、關產關物、關舍租賃、組織架構等類型,因此透過 Despatch 的研究可以了解海關內部的行政組織架構。Despatch 分固定性和專題性兩類。固定性的 Despatch 包含:一、地方各類官員、機構往返的非緊急性漢文類公文與信函的內容摘要。二、口岸時事報告 (District Occurrence)。三、口岸中國官員調動通知。四、口岸各國領事調動通知。專題性的 Despatch 則視當地口岸的需要,像是廣東省的鐵道事務等,有些新關成立時,也會被詳實記錄下來。

  最後,侯教授指出 Despatch 在研究上目前大致有三項價值。首先是大部分的學者尚未使用這項史料進行研究,不過這種現象也與檔案難以取得有關。第二,這些 Despatch 內含豐富的地方訊息,可以與半官函互補。最後,Despatch 可與全球情報網相互連結,例如洋行檔案及外交領事檔案等,都能互相對應。透過 Despatch 與不同資料的聯繫,可以呈現多元的視角,不僅可反應中國中央與地方海關各自的立場,也可觀察到中外雙方的立場。因此透過研究 Despatch,不僅可以有全球視野的宏觀,也可深入地方的微觀;而透過各海關的連結,亦可呈現區域性的面相,是一個立體性的資料來源。

  與談時,中研院近史所劉素芬教授詢問有關各個海關檔案典藏狀況的問題,侯教授表示,各個地方的檔案館狀況不同。例如湖北省檔案館是全面開放的,江漢關的資料都收藏在該處,並且已經建立數位化的資料庫。相形之下,廣東省檔案館只能利用膠卷機查看檔案。澳門檔案館則有拱北海關的全部資料,不過這些檔案館都僅開放手抄檔案,既不能翻拍也不能列印,且開放的檔案館也就只有上述這幾間。至於其他海關的檔案,則因檔案館不開放而不確定所藏位置。可以知道的是,因為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簡稱二檔館)負責接收總稅務司的所有檔案,因此各關的檔案在二檔館應該都有留存,遺憾的是目前二檔館也並未開放,因此使用 Despatch 仍有許多限制。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