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檔案館藏清代檔案讀書會」第三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召集人: 賴惠敏
時間: 2012 年 3 月 14 日(星期三)下午 2:00 至 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
撰寫人: 王士銘(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中西檔案館藏清代檔案讀書會」第三次讀書會活動紀要
 
今日讀書會由賴惠敏教授、游博清先生(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一同導讀中國與俄國、中國與英國之間的茶葉交易情形。

  賴惠敏教授說明〈十九世紀中俄恰克圖的茶葉貿易〉與近史所藏清代總理各國衙門檔案〈呈報商人程化鵬請夾帶雜色茶斤赴西洋貿易寔與北商有礙由〉。理藩院在恰克圖的買賣城設章京管理與維持市場秩序,中國商人被編成八甲,八甲各甲皆設舖首。中國商人賣茶葉給俄國人之前,會由甲首檢查新茶和舊茶比較,根據成色訂出的品級與價格。然後,又從每家商號的不同茶品隨機抽出幾個茶箱過磅,確定各類品級茶的平均重量。其次,甲首召集恰克圖買賣城的商號的執事人到場,連同恰克圖章京為俄國和外國貨物定價。確定將俄國和外國貨預定賣給中國商人的比例,換取中國商人一定數量茶葉和商品。運往恰克圖買賣城的茶葉,多數是由駱駝運送。一隻駱駝能承載重量約 360 斤,以 180 斤紮為一捲,勻兩捲之重,分繫在駱駝身上,行走時無偏重偏輕之苦。乾隆年間,中國商人申請一張前往恰克圖的照票,可攜帶 12,000 斤的貨物,但自嘉慶二十一年起,中國商人的每一張照票販貨是以「件」計算,茶葉或布匹三百件,每件二箱計。

  清代恰克圖貿易的茶葉的分類為:(一)君眉茶或稱壽眉茶;(二)白毫茶;(三)青茶;(四)磚茶。阿‧科爾薩克將君眉茶和白毫歸屬為紅茶,其他還有青茶、磚茶。又依照茶葉的經營分成分成商號茶、家族商貿茶、山西商貿茶。但根據恰克圖八行之甲首對茶的分類如下:白毫、武夷各色茶觔統名青茶、紅茶,到恰克圖歸於細茶行。白毫、武夷所作之觔米磚茶及安化所作之大小磚茶為粗茶,歸於粗茶行。白毫茶的運輸路線,按照所經之關卡,係自湖廣安化縣辦紅茶至恰克圖各處釐捐雜稅,沿途經過安化─岳州─漢口─島口─益陽─北河口─岡山─安陸府─南陽縣─賒鎮─鳳臺─太原─代州─崇文門─張家口─恰克圖。

  1860 年起地方政府開始對茶商收釐金,不僅是張家口一處,從茶產區到恰克圖每箱繳交的釐金和稅捐共 4.025 兩。張家口的稅關監督成孚稟稱,茶商在咸豐年間張家口的茶商共有一百餘家,到了俄國通商後,只剩六、七家。再者,從檔案所示,從事恰克圖貿易的中國商人多出自山西,這些照票反映的是山西商號在恰克圖貿易情況,例如:亢氏、喬氏、常氏等家族的商號均有涉足恰克圖貿易。

  游博清撿選幾則英國國家檔案館 (The Nation Archives) 所藏中文檔案,介紹 1833 年之前英國東印度公司購買中國茶葉種類,略分為紅茶、綠茶。紅茶有武夷、功夫、揀焙、小種、白毫。綠茶則有屯溪、熙春、熙春皮。這些茶葉多是從福建生產的。英國人將白毫視為紅茶,但也有將白毫茶視為綠茶的記載。與俄國人相比,英國人購買的茶葉種類比較多。茶葉從產地採集後,會在途中簡易包裝,例如:武夷茶多是運到廣東後,最後裝箱成適合外銷的樣子。功夫茶則是直接在產地裝箱。包裝茶葉的箱子尺寸,史料記載不多,目前僅知分為全箱、中箱(1/2 箱)、角箱(1/4 箱)。基本上,單價越高的茶,每箱重量越小。英國人購買茶葉,會聘請茶師 (Tea Inspector) 檢驗茶葉的品質與價格。在廣州商館 (Canton Factory) 服務二十餘年的茶師曾說,約在 1811 年時,由於武夷茶大箱的尺寸太大,搬運不便,便縮小尺寸,但翻山越嶺時仍不方便。英國人希望茶葉改從福州出口,降低運輸成本;但清廷不願意,仍堅持要從廣州出口。易言之,茶葉從福建出口至廣州之間的路途中,清廷沿路設置關口課稅,以滿足其財政需求。

  本次讀書會討論十分熱烈,例如:茶葉的產地、品名、包裝、運輸過程,仍許多待解答的疑問。例如:俄國人與英國人購買的茶葉,也許是同樣的茶種,但是認定名稱卻是不同的。而且,海路與陸路運輸在茶葉包裝上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以確保運到銷售地時,仍能保持良好的茶葉品質。下次,讀書會由李華彥、洪維晟介紹恰克圖商人買賣毛皮種類、價格、品質等課題。

 


將本篇文章推薦到 推薦到Facebook 推薦到Plurk 推薦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