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孔令偉教授演講「《彰所知論》藏蒙漢文本與蒙元以降的內亞佛教史觀」紀要
本次政大佛教哲學研究中心邀請孔令偉教授主講。孔教授現為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其研究聚焦於歐亞大陸交流史、科技史、滿蒙藏諸語歷史語文學等領域。 孔教授本次演講在先行研究及新掘史料的基礎上,新探《彰所知論》(Shes bya rab gsal) 多語文本及其佛教史觀的傳承與變異。《彰所知論》係 1278 年八思巴 (&rsquo...
(觀看全文)
藍弘岳教授演講「江戶後期的臺灣歷史書寫:《臺灣鄭氏紀事》的編纂與其效應」紀要
中研院史語所 2022 年第十次講論會的主講人為藍弘岳教授,其研究關懷主要為江戶時代的日本思想史。本次演講以江戶時代水戶藩所編纂之史籍《臺灣鄭氏紀事》為軸心,藉由探討該書如何成形、日本讀者如何利用、詮釋,進而回應東亞思想交流史中資訊如何傳播,並在異地透過該地語言、文化進行再創造的問題。 《臺灣鄭氏紀事》係由水戶藩主德川齊脩 ...
(觀看全文)
Kim Hanbark博士《流放刑的時代:清朝與刑罰》新書發表會紀要
Kim Hanbark 博士(以下稱金博士)為韓國延世大學碩士、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現為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領域為清代刑罰史。金博士甫將其博士論文修改、出版為專書《配流刑の時代:清朝と刑罰》(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22),本次新書發表會即以流放刑為中心,探討清朝的刑罰制度。 主持人巫仁恕教授以日本學界在中國...
(觀看全文)
陳宗仁教授演講「唐人與唐人研究:以 Selden Map 為例」紀要
陳宗仁教授長期研究十六、十七世紀臺灣史,並關注圖像與地圖史料的整理與分析,本次演講的主題「唐人與Selden Map」為陳教授近年研究的重心,延續其長期以來對東亞海域中流動人群的關注,並結合對於古地圖的研究,以「唐人」概念為主軸,梳理此一概念之緣起及建構的過程。主持人鄭維中教授指出,作為一個專業的學者,在進行一段研究後反思自己的學術貢...
(觀看全文)
郭素秋教授演講「『族群通史』的提出——以中排灣普濟鹿社為例」紀要
本演講為中研院史語所 2022 年度第八次講論會,郭素秋教授專業為臺灣史前和舊社考古學研究,揭示以臺灣為主體之史前文化內涵與時空變化,重建多元的文化整體性與海洋聯繫。本次演講郭教授嘗試提出「族群通史」的視野,透過舊社的考古研究法,結合民族誌訪談及古文書等材料的交叉比對,思考史前時代文化如何與現生族群之間接軌的書寫與研究。 郭...
(觀看全文)
雷祥麟教授演講「科學文化權威的黎明:《天演論》與甲午戰後的保教之辯」紀要
雷祥麟教授現為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專長於醫療史(包含中醫與西醫)、科技史、科技與社會 (STS)。雷教授首先表示,十年前在近史所參加沙培德教授的新書 After Empire 的發表會,聆聽的當下突然有一個感覺:「科學在中國近代思想史與政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可能遠比目前科學史家所想像更為重要而深刻」。今日的報告可以說是初步落實那...
(觀看全文)
王汎森教授演講「陳寅恪的歷史解釋——以『薊丘之植,植於汶篁』與俞樾〈病中囈語〉為例的討論」紀要
王汎森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王教授研究領域甚廣,包含明清至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史、文化史、學術史和史學史。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