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歐陽文津教授演講「絲路與世界文學」紀要
歐陽文津教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東研究博士,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現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OAS) 阿拉伯文學與比較文學學系教授,今年 (2018) 七月榮獲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著有 Literary Criticism in Medieval Arabic Islamic Culture: The Mak...
(觀看全文)
Marco Musillo 教授演講「Quadratura and Qing lllusionistic Painting in Eighteenth-Century Beijing: New Explorations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紀要
Marco Musillo 教授現任佛羅倫斯藝術史研究所隸屬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助理教授,專長為十八世紀全球藝術史及盛清藝術與文化,特別關注近代早期中國與義大利在藝術上的互動。此次受邀來臺進行兩場演講,本場主要探討十八世紀義大利與中國之間有關幻景繪畫的對話,特別聚焦於真實建築、幻景建築與繪畫對話和技法轉譯過程。 Musill...
(觀看全文)
曹淑娟教授演講「設景、徵選、交流——晚明寫本《寓山十六景詩餘》研究」紀要
曹淑娟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明清文學、園林文學,著有《孤光自照——晚明文士的言說與實踐》、《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晚明性靈小品研究》、《漢賦寫物言志傳統》等多部學術專書與論文。本次演講聚焦於祁彪佳 (1602-1645) ...
(觀看全文)
戴麗娟教授演講「澳門不列顛博物館——十九世紀初英、印、中自然史資訊流通網絡的重要節點」紀要
自十六世紀始,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側的澳門便是西方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上較早被標示的地方。此後乘著季風洋流,各國貿易商來到當時中國最大的口岸廣州,澳門作為其外港,地位更形重要。十八世紀中葉,清廷規定外商在貿易季之外不得逗留廣州,澳門因此逐漸成為西方人社群在貿易季之外的長期居住地。1773 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澳門設立據點,富裕的英人社群在...
(觀看全文)
徐冠勉先生演講「廈門網絡之後、廣州體系之外:潮州聯號會館組織在清代海洋貿易中的興起(1700-1800)」紀要
本場演講為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計畫「亞太新視域——港口與華人網絡」系列演講之一,講者徐冠勉先生為荷蘭萊登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物質文化、海洋史、東南亞種植園史。其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碩士論文探討清代潮州沿海糖業網絡,於荷蘭萊登大學歷史系的碩士論文則是討論巴達維亞的糖業種植園社會,...
(觀看全文)
徐冠勉先生演講「完美的地圖?重構巴達維亞鄉村地籍測量 (1680-1710)」紀要
徐冠勉先生為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聚焦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在亞洲的糖業種植園,其博士論文主要分析東印度出產的香料和海味如何影響中國的味覺文化史。本次演講即嘗試探討巴達維亞 (Batavia) 的糖業發展與土地制度,從而比對並反思臺灣的情況。 ...
(觀看全文)
Ranjith Jayasena先生演講「Connecting Amsterdam and Taiwan: Fortifications as Shared Cultural Heritage」紀要
Ranjith Jayasena 現為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考古學博士候選人,本次演講嘗試追蹤荷蘭東印度公司 (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 在歐洲與亞洲所築的城堡,考慮其城堡設計與用料,藉此了解臺灣的熱蘭遮城 (Zeelandia) 與普羅民遮城 (Provintia) 的設計。雖然這些...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