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魯大維教授演講「明朝也有天可汗嗎?明前中葉帝王形象的內亞面目」紀要
中國歷史上許多王朝都嘗試建立對內亞地區的控制與權威,如唐太宗(598-649,626-649 在位)被西北諸部稱為「天可汗」,元世祖及其後裔也是名副其實的「內亞帝王」,清朝皇帝亦積極塑造其「內亞帝王」的形象。然而介於元、清之間,長期困擾於北方異族問題的明朝,目前關於歷任皇帝對外經營策略與國際視野的討論仍相當有限。魯大維教授此次於國家圖...
(觀看全文)
努爾蘭教授演講「十五、十六世紀明朝與歐亞各國關係研究」紀要
本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寰宇漢學講座,共有兩場演講,一場是由魯大維教授 (David M. Robinson) 主講的「明朝也有天可汗嗎?明前中葉帝王形象的內亞面目」,另一場則是努爾蘭教授主講的這場「十五、十六世紀明朝與歐亞各國關係研究」。這兩場演講都凸顯內亞局勢與相關政治經營對明朝的重要性,向與會者揭示傳統明史研究較少觸及的面向。美國...
(觀看全文)
劉序楓教授演講「康熙、曹寅與日本動靜調查——以二件清宮舊藏圖卷為線索」紀要
劉序楓教授,現任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海洋發展史,東亞海域國際交流史。此次演講劉教授透過分析十七、十八世紀兩件中國人描繪的日本圖像:〈海洋清晏圖〉與〈長崎貿易圖冊〉,探討清代中日關係和清朝對日本認識的問題。劉教授指出,十七世紀以來清代中日關係研究雖然累積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於中方史料零散不全,多仰賴日本方面的史料,例如長崎...
(觀看全文)
李奭學教授演講「馬若瑟與明清戲曲——馬譯《趙氏孤兒》及其他」紀要
李奭學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李教授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包含中外比較文學、宗教與文學的跨文學研究、現代文學與中國翻譯史,著有《中國晚明與歐洲中世紀:明末耶穌會西洋古典型證道故事考詮》、《譯述:明末耶穌會翻譯文學論》等書。本次李教授演講「馬若瑟與明清戲曲——馬譯《趙氏孤...
(觀看全文)
吳啟訥教授演講「中國」內涵的變更與中國歷史的近代轉型」紀要
吳啟訥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族群政治史、中共史,本次講題為「『中國』內涵的變更與中國歷史的近代轉型」。主要從族群政治史的角度,重新解讀元、明、清的統治性質,藉以理解「中國」內涵之多元以及近代轉型過程中的自身動力。 吳教授認為,當今我們稱做「中國」這一區域的歷史演變有著自身軌跡,與西方史學所描...
(觀看全文)
朱瑪瓏教授演講「十九世紀上海英文報紙裡的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紀要
朱瑪瓏教授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現任中央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專長為科技史、環境史、十九世紀通商口岸、GIS 與歷史研究等。朱教授過去主要從兩個方向延續其博士論文研究,分別為「吳淞內沙」爭議,以及「港際情報體制」,研究成果如〈「港際」工程:1875 年來自日本的兩位荷蘭水利工程師對上海吳淞內沙的調查〉和〈自由貿易...
(觀看全文)
楊玉成教授演講「蔽掩幽光:林紓的古文論與現代性」紀要
楊玉成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古典詩、中國文論史、評點研究,著有〈身外身:視覺文化與「我」的魅影史〉、〈夢囈、嘔吐與醫療:晚明董說文學與心理傳記〉、〈啟蒙與暴力:李卓吾與文學評點〉、〈世界像一張畫:唐五代「如畫」的觀念系譜與世界圖景〉等多篇學術論文。本次演講聚焦於林紓的古文論,首...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