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季家珍(Joan Judge)教授演講「China’s Mundane Revolution: Cheap Print, Vernacular knowledge, and the Rise of the Common Reader, 1894-1954」紀要
本場演講為季家珍 (Joan Judge) 教授近期將出版之專書介紹。季教授主張,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中國的知識菁英因應西方知識帶來之衝擊時,不屬於知識菁英的「常民」也開始吸收這些新穎的知識,應用於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普通人對新知識的吸收、調整、運用,雖然並未完全取代舊知識,但當他們將其與舊知識並列理解、使用時,卻也逐漸改變了原...
(觀看全文)
Joshua A. Fogel教授演講「The Origins of the Esperanto Movement in China and Japan: A Comparison」紀要
Fogel 教授本次的演講聚焦於討論、比較世界語從十九世紀開始在中國與日本的發展。在探討兩國的世界語運動變化以外,Fogel 教授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即使世界語不含任何東亞語言的要素,卻依然能在東亞引起一波不小的學習熱潮? Fogel 教授首先介紹世界語運動的起源。在十九世紀歐洲的知識圈內興起了創造萬國皆通的人工通用語熱潮,...
(觀看全文)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教授演講「翻譯的危險:清朝與大英帝國兩位翻譯家的非凡人生」紀要
沈艾娣 (Henrietta Harrison) 教授,牛津大學東亞研究博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現為英國牛津大學亞洲與中東學系中國近代史教授、彭布羅學院何鴻燊中國歷史講座教授,專長為清代以來的社會文化、中西交流史、華北鄉村與宗教等。重要專著有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Ceremon...
(觀看全文)
白偉權偉教授演講「派衍海國:東南亞海洋貿易港市中的新垵邱氏族人」紀要
本場演講為中研院臺史所海洋史研究群主辦,陳宗仁教授主持。主講人白偉權教授,2011 年以碩士論文〈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整合 (1855-1942)〉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2016 年以〈國家、產業與地方社會的形構:馬來亞拿律地域華人社會的形成與變遷 (1848-1911)〉為題,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學...
(觀看全文)
岩田啟介教授演講「Impact of the Qing Empire on Transportation and Ethnicity in Amdo」紀要
安多地區 (Amdo) 範圍橫跨今日中國青海省、四川省西北與甘肅省東部,與衛藏和康區並列為三大藏區。安多地區位於歐亞草原的草原政權、華北平原的中原政權以及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之間,不同文明的交錯互動影響此處的發展。研究此處必須掌握漢、藏、蒙等多國語言,方能理解其多元文化的發展。日本學界素來有藏學研究的傳統,對此處的研究也十分深厚,京都大...
(觀看全文)
大木康教授演講「馮夢龍的《中興實錄》和《中興偉略》」紀要
大木康 (OKI, Yasushi) 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專長為中國明清文學、明清江南社會文化史、晚明出版文化、日本漢學,著有《晚明風雅》、《《史記》與《漢書》:中國文化的晴雨表》、《明清戲曲俗曲雜考》、《馮夢龍《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冒襄和影梅庵憶語》等專書,與其他相關學術論...
(觀看全文)
孔令偉教授演講「Eurasian Circulation of Knowledge between Kalmykia, Tibet, and the Qing Empire」紀要
孔令偉教授,現職為史語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歐亞大陸交流史、科技史、滿蒙藏諸語歷史語文學。本次講座孔教授從世界史、帝國史與強調實際接觸關係的連結史 (connected history),運用審音勘同、比較語文學 (comparative philology),分析漢、滿、蒙、藏、俄等多語種材料在翻譯時,於蒙藏知識人之間產生「創造性的...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