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韓奇金演講「『候氣』抑或『驗氣』?從歐洲溫度計在清廷的引進看中西宇宙觀的碰撞」紀要
韓奇金女士為德國圖賓根大學漢學系博士候選人,本次演講主題依托於韓女士博士論文所關注的課題。演講以「溫度計」為主軸,從四個面向展開討論,首先說明「溫度」的概念,以及溫度計在西方出現及發展的過程;其次以康熙朝兩次傳入溫度計的案例進行對比;再討論第一次傳入時,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如何介紹溫度計,在其《驗氣圖說》一書中又是如何處理中西宇宙觀中...
(觀看全文)
David Brophy教授演講「Imperial Encounters with Islam in Qianlong-era Xinjiang」紀要
博大衛教授在本場演講所聚焦的主題,是伊斯蘭教徒與清政府在清朝征服新疆後的互動關係,並試圖解釋雙方對於彼此行為的描述。博大衛教授試圖從新疆與中亞的伊斯蘭史料中,了解伊斯蘭教徒是如何理解、呈現清帝國,以及如何看待清帝國進入中亞的行為;他並且嘗試從清帝國的眾多檔案中,尋找清人如何描述他們所遭遇的新疆伊斯蘭世界。歐美東方主義是以一神教的立場理...
(觀看全文)
柯志明教授演講「羅東番仔廟:岸裡社的分化內鬥與界外流亡」紀要
本次演講為柯志明教授考釋臺中地區岸裡等社平埔族(熟番)流亡噶瑪蘭與葬身所在宜蘭亂葬崗大眾爺廟(又稱番仔廟,今羅東城隍廟功德堂)的由來。首先,柯教授以介紹宜蘭縣縣史館館長廖英杰有關於岸裡社頭目潘賢文之研究為始,提及自身岸裡社研究與廖館長之研究中有關岸裡社爭奪通事職位的內鬥有呼應之處,都欲釐清臺灣西部熟番岸裡社內部的社會階層體制和內部衝突...
(觀看全文)
承志教授演講「滿文古地圖與俄文古地圖──中俄地圖交流史的一個側影」紀要
本日講題源自承志教授近年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對滿文輿圖的研究工作,及其發現滿文亞洲東北方面輿圖和俄文西伯利亞輿圖相遇的種種問題。在俄羅斯人進入西伯利亞地區探勘前,歐亞大陸東北角一直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區域。1728 年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 (Vitus Jonassen Bering,1681-1741) 在發現白令海峽後,隨著前者的步伐,...
(觀看全文)
承志教授演講「康熙四十五年語言調查——《御製清文鑑》編纂與清文方言」紀要
17 世紀起,各國漸起編纂字典之風。清初編纂的滿文辭典,以康熙皇帝 (1654-1722) 敕纂的《御製清文鑑》(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 為代表。承志教授的講題延續全球史的脈絡,從康熙四十五年 (1706) 的一份調查報告出發,探討《御製清文鑑》的編纂如何導致庫雅喇語、新滿洲語等方言詞彙的「消失」。進一...
(觀看全文)
林峻煒博士演講「朱熹天即理說在明代中晚期的反響——以《論語‧八佾》王孫賈章之經解為中心」紀要
林峻煒博士的研究關懷,為探究明清之際的儒者如何以別異於其他宗教的方式呈現其天人關係之論述,以及揭析由此建構的治理論述所蘊含的特點。林博士認為,從思想史的脈絡來看,儒學在與其他宗教對話的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充實了儒學自身的內涵,同時亦擴展了儒學的知識疆界。林博士點出,「理學」為明清之際儒者們主要的對話對象,在過程中明清儒者承繼宋代...
(觀看全文)
小林亮介教授演講「Border Conflicts, Negotiations, and Treaties: Sino-Tibetan-British Relations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紀要
小林亮介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 19 世紀至 20 世紀上半葉的西藏政治外交史,此間特別關注晚清以來的藏中及藏中英關係,其近年關注的主題,為西藏的軍事改革、翻譯事業等近代化措施以及西藏與日本的關係史。本次演講從條約與談判的視角切入,討論西藏在 1913 年到 1951 年間「實質獨立」(de facto...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