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人:林玉茹(台史所研究員)、詹素娟(台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介紹:
本計畫主要針對「番界圖」與「墾禁圖」進行比較與研讀,工作重點在藉由地名、地貌、聚落、隘寮配置、繪圖方式等,考察與比較兩幅輿圖內容資訊的變遷,以探討18世紀晚期界外地區的歷史變化。由於兩幅輿圖對番界的呈現重點各有不同,如「番界圖」僅以圖示簡略呈現番界內外的空間特性,「墾禁圖」則是搭配大量圖說,詳細說明各處番界內外的變化情形。因此,若要比較研判兩幅輿圖的歷史關係,必須透過同時期的其他輿圖作為輔助,才能將兩幅輿圖的訊息作有效的連結。
為有效掌握輿圖的內容,本工作坊將延續「墾禁圖」的解讀方式,先以清代各廳縣的行政區劃為界,再由專精各區域的研究者,針對各地分別考察,以儘可能重建乾隆25至49年間界外地區的變化情況,並試圖歸納變化的核心脈絡,重新思考乾隆時期分別添繪紅、藍、紫、綠番界的歷史意涵。
參與成員:
1.林玉茹(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
2.詹素娟(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3.洪麗完(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4.陳宗仁(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5.曾品滄(中研院台史所助理研究員)
6.黃富三(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
7.陳志豪(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8.鄭螢憶(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9.蘇峯楠(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10.曾獻緯(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11.李朝凱(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12.王和安(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13.陳冠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