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新消息
委員會簡介
明清研究通訊
學術活動
專題計畫
出版資訊
相關連結
學術活動
研討會
學人訪談錄
專題報導
演講活動
明清研究通訊目錄
位置:
首頁
>
學術活動
> 演講活動
演講活動
劉家幸教授演講「黃檗僧人眼中的江戶時代」紀要
本次「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邀請劉家幸教授主講,其研究領域為明末清初、江戶時期東亞佛教的交流、宗教文化等。本次演講以木庵性瑫 (1611-1684)、南源性派 (1631-1692)、慧林性機 (1609-1681)、獨湛性瑩 (1628-1706)、月潭道澂 (1636-1713)、即非如一 (1616-1671...
(觀看全文)
高曉宇女士演講「銅業帝國:智利銅、英美的全球貿易以及中國貨幣制度的轉變
演講伊始,高曉宇女士說明本次演講為博士論文的其中一部份,接著談到今日演講的框架。首先介紹中國十八、十九世紀清帝國銅礦開採、銅錢鑄造,作為研究背景;其次是國際銅貿易和銅價在十九世紀上半葉的變化;最後則為國際銅市場對清朝貨幣體系的影響。 十八、十九世紀的清帝國政治經濟有幾個相當重要的發展。首先為疆域之擴張與北京加強對邊疆的控制,...
(觀看全文)
劉瓊云教授演講「改寫異人傳:明清之際的書籍文化、歷史想像與詮釋競爭」紀要
這次演講,劉瓊云教授從一位堪稱奇異的忠臣說起。劉教授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研究領域以明清文學為主,長期關注文學與歷史、神怪與宗教、異文化遭遇、文學媒介與文化生產之互動等議題。這次演講的主題源自劉教授長年對於「靖難」故事的關注,以及近期對於書籍史方法的探索。劉教授注意到,在明代出版的靖難敘事中,程濟(生卒不詳)是一位特異的...
(觀看全文)
朱瑪瓏教授演講「基隆煤炭、怡和洋行與東亞近代的『離岸』能源史」紀要
以煤炭作為能源的蒸氣運輸 (steam transportation),特別是輪船航運,在十九世紀開啟了全球規模的工業化動力能源使用。朱瑪瓏教授的講演以介紹近代能源全球史中的「離岸性」(offshore-ness) 為伊始。所謂離岸 (offshore),意指為 “beyond the reach of the state...
(觀看全文)
謝世維教授演講「多重方法作為手段的道教研究:以明清斗母信仰為例」紀要
中央研究院與國立臺灣大學創新性合作計劃「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主辦的「道教研究的新啟示」系列座談,第二場活動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謝世維教授主講。謝教授的研究領域為道教經典與文獻、佛教道教交涉研究、中國宗教研究,近來則關注亞洲宗教的靈性議題,著有《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大梵彌羅:中古時期道教經...
(觀看全文)
康言(Mario Cams)教授演講「Imagining the Qing as a Eurasian Empire: Fabricating the Qing Court Maps (ca. 1685-1785)」紀要
康言教授在此次「清代中國的地理測繪與帝國想像」系列演講之二,欲探討在西洋傳教士的知識交流和清帝國領土擴張的影響下,清代初期的地圖是如何塑造世界觀,並以康熙時期《皇輿全覽圖》的製作過程為例,體現西學如何促成這一時期的地圖繪製方式和科學實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在這當中,法國宮廷的耶穌會士在歐亞大陸的活躍對清朝地圖繪製的歷史起了...
(觀看全文)
胡明輝教授演講「黃河之水天上來?十八世紀清代中國從《大義覺迷錄》到《河源紀略》的版圖思考」紀要
在此次「清代中國的地理測繪與帝國想像」系列演講之二,胡明輝教授以《大義覺迷錄》、《水道提綱》、《河源紀略》三本著作為中心,探討清代皇權對版圖的思考過程與歷史意義。在清代,地圖的製作與版圖思考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呈現,更是皇權擴張、文化認同以及政治權力複雜交互作用的體現。《大義覺迷錄》、《水道提綱》、《河源紀略》分別從不同面向顯現清代皇權如...
(觀看全文)
上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最後頁
下一頁